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ovid-pandemic-disrupted-the-daily-life-of-schoolchildren-in-hong-kong-the-proportion-of-overweight-and-obese-kids-more-than-doubled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ovid-pandemic-disrupted-the-daily-life-of-schoolchildren-in-hong-kong-the-proportion-of-overweight-and-obese-kids-more-than-doubled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當中停課長達近450天,令全港學生學習進度大受影響之餘,亦徹底打亂學童的生活及飲食規律,衍生出不少學童健康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最近完成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兒童的飲食、睡眠、運動、打機習慣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線失守,導致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1.8倍。此外,面對返校復課,不少學童亦未能適應,表現抗拒。研究團隊建議從政策、校園及日常生活多方面著手,助兒童逐步重回「健康正軌」。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於2022年6月中完成一項有關新冠疫情對本港兒童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的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439名幼稚園或小學學生的家長,了解他們由2020年至今在家庭開支、子女生活習慣及健康上的改變。

 

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較疫前增近兩倍    

 

疫情期間,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較疫情前上升1.8倍;當中高小(9-13歲)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更由疫情前的 7% 增至24%。(詳細數據見附表一)綜合是次調查結果,疫情期間兒童肥胖問題上升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少運動,以及睡眠習慣改變而擾亂飲食規律。以下是主要發現:(詳細數據見附表二)

 

  • 有一半家長表示子女吃零食及喝含糖飲料的分量均有所增加;近六成兒童甚至因為多吃零食而影響正餐。
  • 八成兒童減少了進行戶外運動,六成兒童則減少進行課餘活動。
  • 有九成兒童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 有四成兒童增加睡眠時間。
  • 年紀較大的孩子出現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比率較年幼的高。
Dr. Lilian Wong

王曉莉醫生

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表示:「疫下兒童缺乏正常校園及社交生活,更不能外出運動及遊玩,難免感到生活乏味,因而以打機、吃零食來消磨時間,睡眠規律變得紊亂。部分孩子更因此出現超重問題,身心健康同受影響。」

疫下兩成家長壓力指數爆燈   孩子未能適應復課

 

疫情對家長帶來極大挑戰。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者在疫情期間的家庭每月總收入減少,但總支出增加,有63%受訪家庭表示購買食物的支出增加。再者,不少兒童未能適應恢復面授課堂,開學後出現負面情緒,甚或抗拒回校。受訪家長中有兩成坦言對於子女需要重返校園及重新調整生活節奏感到茫然無助,有兩成家長壓力水平高達 9-10度(10度最高)。由於父母與孩子的情緒相互影響,壓力水平較高的家長,其子女發脾氣的比率亦較高,因而受到父母責備,孩子的快樂指數下跌幅度更達35%。整體而言,兒童的健康指數在疫情期間下跌10%,快樂指數下跌21%。(詳細數據見附表三)

 

Prof. Albert Li

李民瞻教授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表示:「疫情下的生活習慣改變極大,對兒童的心理、社交及生活習慣帶來長遠的影響,甚至比染疫帶來的身體傷害更大,家長亦無所適從。當務之急,是要令兒童逐步重回『健康正軌』。」

家校聯手助兒童重整生活規律必要時尋求兒科醫生建議

 

調查顯示不少家長在疫情下為子女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以保持有規律及健康的生活。研究團隊建議,要協助兒童重回「健康正軌」,家長可先從校園生活及與子女在家相處的時間著手(更多實用貼士見附表四)。至於曾感染新冠病毒病的兒童則需要額外支援,特別是出現長新冠症狀的群組,家長、老師和兒科醫生宜持續溝通,密切監測孩子的進展。

 

Dr. Daniel Chiu

趙長成醫生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委員趙長成醫生提出,本港首要增設兒童事務專員,制定整全及長遠的兒童健康政策。對於現有的兒童事務委員會,應加強其職能,以更有效地預防、及早發現、監測及應對兒童健康危機。他說:「是次調查結果,再次揭示兒童的健康需要長遠及全面的規劃及支援,整全的兒童健康政策著實是刻不容緩。」

 

 

 

 

 

 

 

 

 

 

附表一

 孩子的健康情況

疫情前

疫情期間

變化

超重和肥胖

4.8%

13.5%

上升1.8倍

不同年齡孩子超重和肥胖的比率

 

幼稚園(3-6歲)

初小(6-8歲)

高小(9-13歲)

疫情前

3%

 

5%

 

7%

 

疫情期間

5%

13%

24%

附表二

飲食習慣的改變

與疫情前相比,

55% 兒童增加吃零食的分量

36% 兒童增加吃即食麵、杯麵的分量

43% 兒童增加喝加糖飲料的分量

用餐習慣的改變

疫情期間,

70% 在進食時較多看電視或電子產品

62% 因無聊而吃得更多

59% 因多吃零食而影響正餐的進食分量

附表三

 

疫情前

疫情期間

兒童健康指數(平均)

8.51分

7.62分

兒童快樂指數(平均)

8.51分

6.75

 兒童快樂指數(平均)

疫情前

疫情期間

變化

壓力低的家長

(壓力水平1-5分)

8.55分

7.60分

下跌11%

壓力高的家長

(壓力水平9-10分)

8.52分

5.58分

下跌 35%

附表四

給家長的兒童健康管理實用貼士

  • 飲食要適量及均衡:三低一高 忌加工及油炸食物
  • 減少子女吃零食,小食應選非加工食品,如水果、乳酪均屬有營小食
  • 「父母吃得健康,孩子才會吃得健康!」建議家長以身作則,為兒童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 運動:每天最少60分鐘中等以上強度運動
  •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以外,限制於每天1小時內
  • 睡眠:培養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充足睡眠時間,睡前避免過度刺激或屏幕藍光
  • 重返校園後,靈活調節對孩子的學術要求,助孩子逐漸適應正常的校園生活、學習和遊戲模式,重新建立社交聯繫和朋輩關係
  • 增加親子時間,支援孩子心理需要,促進兒童快樂成長
  • 減少兒童沉迷電子產品,增進家人和睦相處

給家長的自身健康情緒管理貼士

  • 家長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要:適當的休息、均衡的飲食及運動
  • 緩解生活上及精神上的壓力:減壓活動、 運動,家人、 朋友的支援,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 疫情下的經濟困難:抗疫經濟援助,政府及社區的食物援助

更多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研究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研究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舉辦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 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舉辦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 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健康推廣計劃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研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研究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研究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研究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研究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研究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研究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研究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捐款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研究指出大部分在學青少年睡眠不足

中大研究指出大部分在學青少年睡眠不足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