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八十一):追夢者
上星期從首爾回港,在飛機上偶然觀看了一齣電影《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 片中描述一名出身寒微、自少受盡鄙視的年輕人奮發追求夢想的故事,他的夢想是創造一個又一個雅俗共賞、令人意想不到的表演。可是當時的社會認為他的做法有違常規、難登大雅之堂。雖然受盡歧視及排擠,但他從不把世人眼光放在心內。縱使歷盡挫折,但每次失敗都令他變得更堅強。最終他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夢想,將快樂帶給所有人。
看罷這齣電映,不禁讓我回憶起許多往事。自少長大於牛頭角屋邨,「窮」對我而言,是與生俱來的「本錢」,既然物質上一無所有,我就喜歡發白日夢。小時候看見屋邨裏唯一的診所,便發夢他朝一日做醫生;唸小學時讀到愛迪生的故事,便希望長大後自己也可以成為科學家、發明家。進入醫學院後遇上優秀的大教授,便幻想一天自己也會像他們般影響下一代。其後我讀了一些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雜誌的論文,會問為甚麼這些重要研究總是來自西方國家,因此便立志要努力研究,希望自己的科研也可以影響全球醫學的發展。
那些年,我在造這些年輕時代的白日夢時,遇上數不清的困難和挫敗,甚至懷疑過自己走錯路。回想過往種種片段,我都有百般滋味,點滴心頭。我十分感謝那些一路上走來告訴我沒可能的人,因為他們激發了我「包拗頸」的性格,令我更加倍努力,堅持初衷,為要證明這些夢是有可能,是會成真的。
年紀雖然大了,可是發白日夢的壞習慣仍然絲毫沒有改變。兒時的夢想大多是追求個人成就,如今的春秋大夢卻是幻想如何帶給社會及世界一點點改變。正如有人告訴我說:「你近期的白日夢太「離地」了!」但我覺得不要怕夢想「離地」,不離地便算不上夢想。祗要心裡有一團火,便已足夠燃燒自己,也能感動身邊的人。曾經有前輩對我說:「其實你可以停下來,享受一下,犯不著再發白日夢,否則一個不小心便很容易焦頭爛額啊!」我卻笑笑說:「我本來就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屋邨小子,又有什麼好怕呢?」
很喜歡《大娛樂家》的一首插曲This is Me。"But I won't let them break me down to dust……I am who I'm meant to be, this is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