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一百七十四 )有誰共鳴
「找到了!找到了!這細菌的確可以影響新冠疫苗的成效!」整個團隊那刻興奮喜悅之情還是歷歷在目。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的團隊日以繼夜、廢寢忘餐地工作,希望及早找出改善免疫力抵禦病毒的方法。過去10 多年我們都專注在腸道微生態(gut microbiota)的科研工作上,因為我深信腸道微生物是影響健康的關鍵。我經常對學生說:「基因是父母給我們的,無論是恩賜或是負擔,我們都不能輕易改變。但是腸道微生物是我們的『第二套基因』,它比父母給我們的基因多百倍以上。只要能夠改變腸道微生態,便很大機會扭轉我們的命運!」
我並非癡人說夢,多年來的努力漸見成果。例如早前我們的團隊發明以腸道細菌基因診斷大腸瘜肉及早期癌症,幫助了很多害怕及不合適照大腸的人士。其後團隊亦首次發現新冠病人缺乏一系列益菌,最近更找出影響新冠疫苗抗體水平的「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相信透過補充這種特別的益菌,可以提升新冠疫苗的保護力。
在過往科研成果當中,找出影響新冠疫苗成效的益菌令我感受最深。每當我發表腸道微生態與免疫力關係的想法,別人總認為我在發白日夢。不少人對我說:「我吃了這麼多益生菌,但不覺得身體更健康,大多都是宣傳伎倆了吧!」市場上的確充斥不少言過其實、沒有科學根據的產品。要從過億細菌中找出可以診斷及治療疾病的菌種,真的談何容易?
「找到了!找到了!」那一刻的興奮心情和禁不住的淚水不能用筆墨來形容。更難得的是這項科研是中大港大兩所醫學院攜手合作、共同研發。
創科之路殊不容易,發明只是一個開始,要達到廣泛應用需要克服更多更大的難關。在這條崎嶇孤獨的路上,曾面對無數冷嘲熱諷,亦碰上不少守舊與頑固的阻撓。
要走的路見不到盡頭,唯有高歌自娛:「……不信命,只信雙手去苦拼,矛盾是無力去暫停。可會知,我心裏睏倦滿腔,夜闌靜,問有誰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