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THE NEWS
- RESEARCH
-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 Biomedical Sciences
- Chinese Medicine
- Endoscopy
-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
- Microbiology
- Nursing
-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Oncology
-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 Ophthalmology Visual Sciences
- Paediatrics
- Pharmacy
- Psychiatry
- Public Health
- surgery
- SUPPORT CUMED
- COMMUNITY
- FRONTLINE STORIES
- STOOL TEST FOR SCREENING
- PUBLICATION
- WEBINAR
- ASKCUEXPERTS
In the News
In the News
https://www.med.cuhk.edu.hk/covid-19/covid-19-news/news-coverage/ming-pao-2020-10-19https://www.med.cuhk.edu.hk/covid-19/covid-19-news/news-coverage/ming-pao-2020-10-19
研究:雙重感染 傳播率增2.5倍 趁早打針 防流感新冠夾擊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反覆不定,現在還要迎戰冬季流感。外國研究指,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及流感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率達2至2.5倍;亦有文獻顯示,流感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方,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率相對較低。各方專家建議及早接種流感疫苗,惟疫情之下,不少人擔心注射疫苗引起免疫反應,令病毒有機可乘。新冠疫情及流感夾擊下,有何自保良方?
新冠病毒疫情反覆不定,現在還要迎戰冬季流感。外國研究指,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及流感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率達2至2.5倍;亦有文獻顯示,流感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方,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率相對較低。各方專家建議及早接種流感疫苗,惟疫情之下,不少人擔心注射疫苗引起免疫反應,令病毒有機可乘。新冠疫情及流感夾擊下,有何自保良方?
新冠病毒疫情加上流感,充滿未知數。南半球剛經歷了冬季流感,北半球可有借鑑?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根據6 至8 月南半球冬季流感數據,6個位於南半球的國家,如新西蘭、澳洲等,冬季流感基本上消失了,部分地方的感染數字只是以前的10%,而共同感染流感及新冠病毒的數字亦不高。
新冠防疫 「帶挈」夏季流感消失
他續指,不止是外國,本港在年初的冬季流感高峰期亦被「斬斷」,由1月第2周開始,到2月中已完結,只為期約5星期,較以往持續10多個星期短。今年香港亦未有出現夏季流感高峰,在過去20 多個星期,每星期檢測過千宗疑似流感個案中,只有1宗實驗室確診。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流感速遞》數字, 2016 至2020 年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平均為9.21% ,即每100 個檢測有約9 個陽性個案;而本年初冬季流感高峰過後,該百分比一直維持在近0% ,反映「流感傳播在夏季已銷聲匿迹」。
梁子超解釋,夏季流感高峰消失與新冠防疫措施,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有關。流感與新冠病毒均為呼吸道傳染病,同樣透過飛沫、空氣接觸傳播,「如果(防疫)措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基本上也可以控制流感」。然而,冬天氣溫較低,病毒存活時間變長,不可百分百保證冬季流感會與夏季流感一樣消失。參考南半球情况,若防控措施充足,市民繼續小心留神,可以很大程度抑制北半球即將面對的冬季流感流行。
9 月初,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Institute)及法國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 Institute)發表研究指,若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及流感,會令傳播率增加2 至2.5 倍。若第四波疫情遇上冬季流感,一旦出現雙重感染,會否令疫情、病情惡化?
韓國暫3宗雙重感染 沒有重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提醒,上述研究推算雙重感染有可能令新冠病毒的傳播率增加,但內容仍有待醫學界核實。他續指,截至9月末,韓國共有3宗雙重感染病例,具體臨牀症狀仍待檢查,均沒有重症;目前未見大量有關共同感染個案及文獻,未知雙重感染會否令情况惡化、增加死亡率等。
病徵重疊 診斷、分流易混淆
梁子超則認為,病毒傳播受相互相關的因素影響,如社交距離措施及個人衛生等,防疫措施將流感數字大大壓低,未必有足夠數據分析共同感染的關聯。本港第三波疫情下,傳統夏季流感高峰銷聲匿迹,反映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兩種病毒同時流行、高度傳播的風險不算特別高。惟他提醒,流感及新冠病毒有不少重疊病徵,當有一定數量的流感在社區傳播,會令檢測、診斷及分流上帶來混淆,對防控構成一定壓力,亦增加個案追蹤的複雜程度。建議高危組別應接種流感針,減低流感流行機率,免為醫療系統再添壓力。
意大利米蘭蒙齊諾心臟病學研究中心(Monzino Cardiology Center)9月中發表研究指,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減低65 歲以上群組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亦可增強免疫反應,減低感染風險。研究推算,當65 歲以上群組接種疫苗覆蓋率提高1% ,可減少78,560宗新冠病毒感染、2512宗住院、353宗接受深切治療,以及1989宗死亡個案。
接種流感疫苗,是否可減低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
黃至生指,接種疫苗的確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反應,減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但上述研究是按意大利整體人口及疫苗覆蓋率推算結果,只能初步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及感染新冠病毒有關聯,「未必打了針便等於減低有新冠肺炎的機率」。他解釋,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傾向注重健康,健康意識較高,或會做好防疫措施,亦可減低他們感染新冠病毒風險,故研究亦未必可證實兩者有直接因果關係,仍待進一步研究觀察。
知多啲 打針兩周產生抗體 4至6月後漸下降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 2019/20年度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目標群組,流感疫苗接種率偏低: 50 至64 歲人士接種率不足11% 、65 歲或以上則近46%。疫情之下,應否接種流感疫苗?應選擇三價還是四價疫苗?接種後會否增加染病風險?
黃至生指,季節性流感疫苗有效預防季節性流感及相關併發症,減低因而入院、死亡個案,建議市民及早接種,如有需要亦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減低肺炎風險。至於選擇疫苗方面,四價疫苗含兩種甲型及兩種乙型病毒株,三價疫苗則有兩種甲型及一種乙型病毒株;最重要是病毒株是否與流行的病毒吻合。他續指,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預測流感病毒株,惟今年流感個案大幅減少,暫時未有數據評估今年WHO預測的準確度。
梁子超則指,南北半球流感均見減弱,而流感病毒繁殖減少,令抗原漂移相對減慢,從而減低有嚴重病毒變種的風險。他續說,香港較常用滅活注射式疫苗,現時沒有建議指滅活注射式疫苗或減活噴鼻式疫苗哪種較好。惟要留意,噴鼻式疫苗適用年齡為2至49 歲;孕婦、免疫功能減弱人士,以及其照顧者都不可用噴鼻式疫苗。另外,要考慮使用噴鼻式疫苗時,因需要除下口罩,若在學校或診所接種需注意交叉感染風險。他估計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大部分人會傾向使用注射式疫苗,以免脫下口罩時有飛沫傳播風險。
至於疫苗何時打才最好?抗體會否消失?黃至生指,疫苗產生抗體需要約兩星期,之後4至6個月抗體免疫力會逐漸下降,一般來說保護力不會超過1 年,故建議流感疫苗「一年打一次」。他不建議推遲接種時間,如待12月才打針,為求延長疫苗保護力至夏季;因抗體免疫力下降不代表沒有保護功效,加上抗體出現的時間每人不同,若及早接種疫苗,便可早一點有保護,「打了針,接下來12 個月都有保護」。
注射疫苗微燒肌肉痛 正常副作用有指接種疫苗等於「打病毒入身體」,會令人更易病,黃至生形容這說法有偏差,因疫苗是經過處理的病毒,已滅活或弱化,不會致病,只會刺激身體免疫系統。部分人以為接種後有輕微發燒、肌肉痠痛等於生病,其實只是疫苗副作用,代表免疫系統正製造抗體,產生反應的表徵,令身體有更多抗體預防未來感染。他續指,這些反應持續時間短,可能1至2日。
新一年度「疫苗資助計劃」已於10月8 日展開,每劑流感疫苗資助額提高至240 元,合資格市民可到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接種;而「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將於本周四(22 日)開始,為孕婦、滿50歲人士、半歲至未滿12歲兒童等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以及為65歲或以上人士免費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圖文: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