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態失衡好快餓! 肥胖非因貪食
吃過量致胖很合理,然而大家應估不到,腸道狀況和身體肥胖原來大有關係!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對肥胖、濕疹均有影響,只要對症下藥,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胖子總是易餓吃不飽而嗜吃的「死結」,亦可迎刃而解。
很多人以為腸道只關乎人體的消化、排泄及吸收,其實腸道微生態,對不少疾病及身體問題均有直接影響。中大醫學院院長及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便指出,腸道微生態對人體的重要性:「每個人體內都有過億萬種細菌,數目與全身細胞相比,比例高達十比一,而由於腸道細菌佔據身體細菌總量的絕大多數,故此腸道微生態足以主宰日常健康及患病機率。」
令胖子吸收力更強
事實上,腸道細菌生態失衡除可引致大腸癌、糖尿病等嚴重病患,也會導致肥胖及濕疹等問題。陳教授表示,肥胖人士跟纖瘦人士的腸道細菌群,是兩組完全不同的細菌組合,肥人腸道內有很多獨特的細菌,是在瘦人身上找不到的,這些細菌除促進肥胖人士吸收養分,更會不斷分泌出神經傳導物質 (Neurotransmitter),當物質經血液傳送至大腦,大腦便會產生出身體感到飢餓的錯覺。坊間有指通過服用一般益生菌,可改變肥胖及過重情況,陳家亮教授卻不以為然。「腸道細菌失衡並非單純因為多出兩、三種好菌或惡菌,而是關係到複雜的腸道生態平衡,所以要改善肥胖,並非單靠服用某種益生元或益生菌便能解決,而是要了解每個肥胖人士的個案,再對症下藥,才能長遠控制肥胖問題。」
口服膠囊代替細菌移植
中大醫學院早年已發表過腸道細菌移植方法,能有助肥胖人士「減磅」,當中包括替個別肥胖人士在半年內成功減重二十公斤,成效十分顯著,然而此種利用內視鏡的細菌移植方法,並不適合廣泛應用,所以中大醫學院現正研究將從腸道提煉的細菌放進口服膠囊,供肥胖人士服用, 若然研發成功,定是肥人一大喜訊。
影響免疫系統 關乎濕疹及新冠肺炎
除了肥胖問題,腸道微生態對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有決定性的影響。陳家亮教授說:「濕疹是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而引致的一種過敏反應疾病,惟近年發現,體內免疫系統對食物或環境等外界物質出現異常反應,很多時是取決於腸道微生態的平衡,特別是當腸道內多了某一系列的細菌,由食物引致的身體過敏反應便會更趨嚴重,所以若能及早知道腸道生態失衡的原因,然後針對性處理問題,醫治濕疹的成效便會顯著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腸道微生態原來也是導致新冠肺炎的重要「元兇」。「早在一年半前,中大醫學院團隊便全球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病人的腸道內,失去了一系列能影響人體免疫力及抵抗能力的細菌,並同時間增多了能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引致併發症的惡菌,所以我們相信,新冠肺炎並非只關乎呼吸系統的疾病,腸道細菌失衡也是一大主因。」陳家亮教授續稱。
《聽專家話》
陳家亮教授:「肥胖人士往往很無辜,他們並非為食,也不是想大量進食。從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肥胖人士很多時是由於腸道微生態失衡,才令他們經常覺得肚餓,亦同時令他們的吸收能力較一般人強,所以只要我們通過認識及分析腸道微生態,令肥胖人士腸道細菌回復健康,肥人是有機會變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