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課程

 

通往中國之大道

中國歷史千變萬化,錯綜複雜,令人讚嘆,亦令人困惑。今天,中國是世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崛興超級強國,力量不容忽視。因此,引領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理解現代中國眾多面貌的課程,一直需求甚殷。中文大學的當代中國研究重視跨文化交流,因此備受注目,顯得突出。中大開辦的當代中國研究文學士/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旨在指導學生從學術及親身體驗之中,深入了解中國這個國家。

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科大衛教授說,他們教學方法靈活,能因應學生的需要而調節教學方式。這個方法有助學生適應在大中華地區生活,更有效地學習文化和語文。

他補充說:「我們提供小班學習的體驗,課程老師對學生亦會充分提供意見及支持,而且我們鼓勵文化融合。」

畢業生Soohyung Park現時正在倫敦攻讀研究院課程。當代中國研究課程的老師和學生各有不同背景,他印象深刻。

「當代中國研究是中文大學最多樣化的課程之一。同學的背景和我的完全不同,和他們相處,我很快便明白到:大家從多個觀點來看同一個問題,最後仍可以有不同的詮釋。」

除了個人化的方法外,課程也幫助學生修習其他學科和專業知識,促進他們的發展,也令他們的學習更為深入。課程也鼓勵學生把所學結合其他學科,例如經濟與發展、城市化與環境研究、政治科學、歷史、人類學等等。很多學生選擇法律、商學、酒店管理、公共衛生、中醫藥,或者傳訊作為副修或第二主修。

中大的當代中國研究課程另一特色,是非常着重中英語文技巧。新生入學前不用懂得中文,而學習中文的國際學生可到北京大學或者國立臺灣大學修讀速成語文課程。中大亦利用在中國的網絡,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實地考察和實習科目,並鼓勵學生學習語文時多接觸當地人士,活學活用。

Soohyung發覺,在中國的實地學習體驗不但有利學習語文,也能增強他對文化的理解能力。

「這課程消除了我最初對中國的成見。我在北京大學當了一個學期交流生,這段期間我完全融入中國的環境、文化、思考方法、語言,甚麼也很中國化。」他說。

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如參加交換計劃,可選擇前往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或者中大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合作院校。

課程亦盡力協助學生把他們的實地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高年級學生必須參與一系列的指定研討會和論文導修課,接受進階研究分析訓練。訓練結束時,他們必須按自己的研究興趣撰寫期終論文。

研究環節對有意深造的學生尤其重要。Soohyung的論文就是啟發於他在北京大學的交流體驗,而研究經驗為他未來學術事業奠定基礎。

他說:「我開始讀這課程的時候,一句普通話也不懂,但三年後我已能夠寫一篇關於中國的論文,並且能和當地人暢談。」

他的論文以國防研究為題,這亦使他可以到倫敦國王學院接受更多的學術訓練。他計劃在韓國的國防大學深造。

「我的目標是成為傑出國防研究員。」這位未來學者說。

在Soohyung看來,想成為真正的世界公民,便必須多了解中國。他的國際視野肯定會打開一片廣闊天地,為他的人生帶來豐碩的成果。

刊登時間:2017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