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課程

 

人類學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一門學科。人類在不同的環境中建立了不同的政治、經濟和宗教體系,發展出各種社會組織和文化傳統。人類學學者通過比較研究,找出這些文化制度之間的異同,從而探求過往與當代人類群體生活的性質,包括物質文化、社會關係和意識型態等不同層面的存在與轉變。人類學教授跨文化知識,訓練同學獨立思考、有效溝通、及尊重文化差異。對於那些已經消失了的文化,我們則通過考古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敢於不同

陳灝欣當初選擇人類學,是因為想切身了解不同文化。

「人類學不是從遠處了解文化,而是鼓勵人們通過田野調查親身體驗。因此,當我學習其他文化時,我並不感到隔閡。」

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開辦人類學本科課程的學府。灝欣現在是四年級學生,很慶幸自己選對了科。「人類學令我認識到,所有人都受到文化和環境的塑造,這使我更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境。」

「此外,人類學也使我看到我們如何被社會的主流敘述蒙蔽。理解社會,最終是明瞭我們的主體,其實深嵌社會與文化之中。人類學挑戰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詰問為甚麼我們要像現在這樣生活?為甚麼伴侶關係是一夫一妻制?為甚麼香港有『獅子山精神』?為甚麼要講官方語言?課程中我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啟發,一路提出無法輕易回答的問題,重新想像世界。」

人類學是一門廣闊的科目,上下古今,從史前到現代都涵蓋在內。一般人心目中,人類學家都遠赴不毛異域,研究當地土著的文化,不然就是在古代歷史遺址翻土挖掘,找些古物。今天的人類學家研究的是各種各樣的當代文化現象,例如消費者行為和虛擬世界內的人類活動。日常生活裏很多時候有不少題目都令人類學家感興趣。

「人類學教給我們人類極為多樣的生活方式,既有當今世界的,也有過去的。印度孟買的房地產商,或中國的農民,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少數族裔,在香港、英格蘭、巴西或日本生活,感覺如何?傳統上男女所扮演的經濟角色,如何隨着時間變化,在世界各地有何不同?」人類學系主任任柯安教授這樣解釋。

「人類學家研究特定人群,但始終關注所研究的人群與世界其他群體的異同。學習人類學有助認識不同背景的人,亦有助更了解自己、自身的家庭與社會。」教授補充。

任柯安教授研究隨着愈來愈多人搬到大城市,中國會怎樣變化。這項研究將他帶到了一些我們不常接觸的地方,例如殯儀館。 殯儀是僅在城市存在的商業服務,因為農村居民大多自行籌辦葬禮。因此,殯儀業揭示城市化發展。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常被排拒,這亦使我們對歧視有更深入的理解。

學系提供的本科生課程集中在社會和文化人類學,還有考古學。課程範圍甚廣,包括:

  • 人類學理論和研究方法、
  • 中國、香港和世界民族誌研究
  • 和其他當代課題。

灝欣說:「我很高興選擇了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系不同,中文大學的人類學規模較小,師生親近,氛圍開放和洽,激發許多有趣而引發思考的對話。」

「人類學家擅長與來自各種背景的人打交道,這種技能對於任職公共和私營機構都非常有用。我們的畢業生在博物館、社會組織、政府甚至金融部門工作。他們告訴我,每當需要想像對方如何思考、有何希望與恐懼時,他們就運用到人類學。」任柯安教授說。

2016至17年度,學系開辦一項新的跨學科人類學副修課程,以滿足同學一直以來希望有更深入的考古學訓練的要求。

學系每年錄取大約二十個本科生,每位同學在一年級時都有一位全職老師指導。人類學的學生系會亦定期舉辦活動,讓師生和校友聚首一堂,分享研究和工作經驗。

課程亦鼓勵學生踏出自己的小天地,前赴海外學習。本科生每年可參加暑期考察團。2017年夏天,考察團到了柬埔寨,大家都很高興其後有機會策劃公開展覽,展示海外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思。2018年夏天,學生於台灣一間精神科醫院考察,深入去了解精神復健與社區精神醫療。

以實用技巧來說,最少有半數的人類學系學生曾在本地和海外的博物館和其他機構實習,吸取實戰經驗。

灝欣鼓勵對人類學有興趣的中學畢業生敢於不同,作一個不一樣的決定: 「人類學在香港也許不是熱門科目。不過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覺得絕對值得作為大學主修。中文大學的人類學本科生課程可以磨練你的思辨能力和溝通技巧,還可以培養廣闊的胸襟和民胞物與的精神,對你將來的事業發展有極大好處。」

刊登時間: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21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