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到管理:創新思維開拓研究之路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姜教授(Ribgua Kang)另闢蹊徑,開展了她成為一位教育家及管理學家的生涯。
有別於一般的管理學教授,姜教授早年獲位於首爾的高麗大學頒授法國文學學士學位,亦曾在汽車業發展事業。在執教鞭前,她先後於首爾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而且更先後負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修管理學,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之後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策略管理和創業學博士學位。跳出文學的領域,輾轉闖進商界繼續發展,姜教授豐富的生活經歷協助她以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學術研究。
事業豐富多彩
許多教授終其一生均在大學校園發展學術事業,但姜教授卻先勇闖商界大展拳腳,早年曾在現代汽車公司擔任分析師,成功取得博士學位後才毅然成為大學教授。她在汽車公司任職時,專責分析競爭對手,相關經驗奠定了日後掌握管理學理論的基礎。現代汽車進軍美國和中國,當時兩地大部分消費者都不熟悉這個品牌,因此她要努力說服客戶相信公司產品的可靠性,過程中她累積了不少寶貴的心得。姜教授表示:「在韓國汽車行業工作的經驗對於我的研究助力很大,工作上累積的心得更提供重要的參考,與日後的一些研究結果互相補足。」
「工作上累積的心得更提供重要的參考,與日後的一些研究結果互相補足。」— 姜教授(Ribgua Kang)
姜教授專門研究企業如何挑選合作夥伴結盟、創新及企業應該如何在技術深耕與探索之間取得平衡。她大學本科主修文學,畢業後投身商界從事分析工作,這樣的發展軌跡實屬罕見。雖然有些人覺得文學和商業分析風馬牛不相及,但姜教授則認為兩者相輔相成。她說:「為進一步理解人、言語和社會,我們讀了很多書和進行了無數的討論,這有助我了解商業現象和人類行為,並以更具創意的方式來解讀事物。」
環球體驗有利學習
姜教授曾負笈世界各地,因此能夠比較不同國家的工作環境,並結合不同觀點來豐富自己的研究。她指出:「我收集了來自美國、韓國、香港及中國等世界各地的數據來加以鑽研,藉此加深見解,並探討是否可以將其應用於不同的國家和機構。」
姜教授認為,學生總是可以從國際層面的交流中獲益,所以她鼓勵學生把握有關機會。她補充:「我勸勉同學們要勇於體驗不同文化,現在大家毋須遨游四海,只要報讀一些國際和網上課程,又或者在社交媒體上,便可以結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她補充說:「嘗試去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最終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嘗試去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最終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 姜教授(Ribgua Kang)
教學聚焦實務應用
姜教授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後便來到香港,至今已經五年。她曾遊歷世界各地,為甚麼會選擇定居香港,落戶中大商學院呢?她說:「我想住在大城市,而香港的大學以優越的研究環境而馳譽國際,在這裏的學者以及一事一物都使我非常感興趣。香港是亞洲學者的常見選擇,這個城市國際化,而我亦希望留在一個世界文化薈萃的地方。」
對於姜教授來說,香港是一個既熟悉又親切的城市,所以她樂於在這裏生活。教授策略管理時,她的教學風格十分講求實用,並重視所傳授的知識如何運用到現實情況,讓學生透過課堂上學到的概念來剖析企業決策的原因。她說:「學生學習的理論、框架和工具不應只流於概念,而是要成為理解社會的基礎知識,在工作或讀新聞時活學活用。」
學生渴求注重實務的教學方式,而姜教授亦儘量把在工作時累積的許多實際例子融入教學之中。姜教授表示:「若果能夠設身處地理解內容,學生上課時便會更加起勁,他們亦更容易明白企業的個別做法如何令業務更上一層樓。個案研習能設置合適的背景,引發有趣的討論,並刺激學生的創意,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體驗。若欠缺實際應用例子,學生便會覺得理論太抽象,難以理解其背後的含義。」
「學生學習的理論、框架和工具不應只流於概念,而是要成為理解社會的基礎知識,在工作或閱讀新聞時活學活用。」— 姜教授(Ribgua Kang)
開創性研究對企業的意義
姜教授熱衷於研究企業如何挑選擇夥伴合作和結盟,以及高級管理人員決策和創新的途徑。她補充:「高級管理人員尤其是行政總裁,與其他合作夥伴結盟的決策對企業本身十分重要,而深入探討他們的決策和應對風險的態度,實在令人興味盎然。當他們獲得適當的回報時,便樂意冒更大的風險。我認為回報對風險和創新都很重要。此外,我亦研究男子氣概如何影響行政總裁在尋求合適的夥伴合作,甚至結盟。然而男子氣概很難掌握,因此我們會通過觀察不同的因素,例如面部骨骼結構來得到暗示。」
姜教授分析行政總裁與企業聯盟決策之間的關係,是學術界首批同類研究之一。她對有意建立聯盟的企業有何建議呢?姜教授指出:「我認為建立互信關係是重中之重,個人基於友誼和信任來建立夥伴關係,甚至結成聯盟。但是,我們如何在企業層面建立這些呢?就建立信任來說,我認為長遠的關係遠勝於短期的關係。」
儘管學者常常被認為自囿於象牙塔之內,與現實世界脫節,但姜教授是新一代學者,證明了學術研究能夠趕上潮流,走在前沿,與投身商界的學生切實相關且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