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人为本的金融世界

伍燕仪(工商管理1990)于1990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毕业后,曾在跨国快速消费品公司工作。花旗银行管理层当时希望把零售银行服务变得更注重客户需要,伍燕仪1998年入职花旗后亦不负众望,为银行带来转变。

同理心为成功的第一步

与花旗的缘分,其实始于读书年代。伍燕仪回忆道:“当时需要自己负责四年的大学学费,除了兼职之外,更试过要借贷度日。”而第一个借贷的对象就是花旗银行:“所以在银行工作前,已经懂得精打细算,自行计算学生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及逾期罚息。”这个经验,亦让伍燕仪亲身感受到顾客的需要。

伍燕仪于2018年五月成为花旗首位香港区华人女性CEO。问及她的成功之道,伍燕仪响应指,自己原则性及逻辑性很强,但同时有女性感性的一面。对她来说,公司、同事和客户就像她的家人。以人为本,正是她做人处事的座右铭。

伍燕仪视公司同事如家人,自言职业生涯都可以畅所欲言。

伍燕仪上任不到半年即先后出现中美矛盾、社会运动、新冠疫情等,她坦言期间同事对波动的环境感到焦虑,伍燕仪认为最重要是沟通:“有些公司面对困难选择‘唔讲好过讲’,但我认为员工就像亲人一样,不应该有所隐瞒,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员工的安全、安心放在首位。例如在新冠疫情早期,即使有机会影响业务,我们都安排超过九成员工在家工作,又在各地搜罗近一百万个口罩给予员工及其家人。”她补充指:“只有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才会对公司有归属感,自然会把客人放在首位。”

伍燕仪曾两次短暂离开花旗的岗位,第一次是由于过度劳累,身体出现透支的状况而离开公司。之后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背后的问题并不是公司或工作量,而是自己不懂得区分工作优先次序,亦没有应对压力的准备。”不过,她内疚未有陪伴同事一起面对转变,因此不到一年时间,决定重返花旗,以调整过的心态再出发。另一次则是在2006年,陪伴丈夫到外国深造,伍燕仪决定再次离开花旗,一去就离开花旗近四年。与上一次离开不同,伍燕仪认为更多是陪伴家人及认识自己。

不必视监管如蛇蝎

谈及银行业与监管机构,很多人认为是双方互相对抗,监管令银行少赚钱;不过,伍燕仪并不同意。她认为监管的角色,就是要为客户把关:“我认为正是因为有监管,客户才安心使用银行服务。我们视监管为朋友而非敌人,因此所有产品必须合规,同时与监管机构做好沟通。随着银行业数码化,过去的准则未必与时并进,当局同样希望聆听到业界的声音。”

由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到现时的工作,伍燕仪与花旗结下不解之缘。

近年香港有多间虚拟银行开业,伍燕仪认为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银行的应对之道是不单要了解,更要预测客户的需求:“新冠肺炎之前,很多人不懂得网上购物或叫外卖,但疫情令大家体会到消费者改变习惯,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此外,客户体验亦相当重要:“过去存款只要定出利率便可以,但现在客户会考虑如何开户口、如何存款、有变更是否收到通知等,各个细节都影响选择。”

以不同角色了解人和事

入读中大时,需要自己负责四年的学费。虽然刻苦,但伍燕仪非常感谢中大的培养:“中大的学术自由及通识教育,让我在修读工商管理之余,同时修读了哲学、心理学、传理学,现时社会鼓励通才,回看中大的通识教育,可以说是非常超前。”

伍燕仪笑言自己是有其他选择下决定入读中大,她至今仍庆幸当初做出的决定。

伍燕仪多年来在职场及学校都有担任学长(Mentor):“我自2006年开始担任学长,每次接触新的学友(Mentee)时,我强调双方关系不是一年,而是长期关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学长并非单方面向学友分享,从他们身上亦同样获益良多。我与学友由工作到生小朋友都无所不谈,亦从他们了解到在职人士照顾小朋友的难处。”

伍燕仪工余时间积极贡献社会,如参与“良师香港”计划,义务教导学生。

伍燕仪同时为Citi Women Affinity 督导委员会亚太区联席主席,她指相比邻近地区,香港女性投入工作比例却较低:“华人女性一般有多重角色,要同时照顾上一代及下一代,我希望更多企业体谅员工的困难。”她又笑言,希望日后女性更多在职场发挥所长,自己“首位女性行长”的身分变得不再不平凡。

本文最早刊登于2021年4月17日出版的《iMoney智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