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存檔——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二十周年展」展覽講座及工作坊
為配合「港文存檔——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二十周年展」,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將舉辦下列講座及工作坊,歡迎各位報名參與。
講題(一)
西西的書:讀的和寫的
主講:何福仁先生(詩人、作家)
主持:樊善標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日期: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四時至六時
講座簡介:
這講座分兩部,「讀的」,是指圖書館香港特藏有一個「西西文庫」,收了西西的書約七百多本,這是西西近十年讀的書,分好幾類,是西西寫作的參考資料,是泉源。「寫的」,則指西西寫作的書,西西的寫作極廣泛,橫跨二十種文類,這講座集中闡述西西作品的創意。而讀和寫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講者簡介:
何福仁,本地詩人、作家。
作品包括: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孔林裡的駐校青蛙》、《愛在瘟疫時》;散文集《再生樹》、《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與西西對話集《時間的話題》、《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編撰《浮城1、2、3》,文集《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近編繪本《動物嘉年華(西西動物詩) 》。
講題(二)
情場;戰場;片場:淺談五十年代「三毫子小說」
主講:容世誠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主持及與談人:黃念欣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
時間:下午四時至六時
講座簡介:講座將從戰後香港出版文化和歐美“廉紙小說”(pulp fiction)生產兩個方面,討論“三毫子小說”的性質和歷史脈絡。內容議題包括:1)必也正名乎:三毫或四毫?低俗或廉紙?2)‘虹霓’‘環球’‘海濱’:上海-香港-新加坡 3)情場如戰場,哪裡是戰場?:城市消費和文化冷戰 4)文本和熒幕之間:從劉以鬯到楊天成。
講者簡介:
容世誠教授
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專攻中國戲曲。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戲劇、出版與文學以及文化冷戰等課程。經常到港主講有關電影、戲曲等課題之講座。
講題(三)
漫談報刊與香港文學:從抗戰到冷戰
主講:梁淑雯教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主持及與談人:樊善標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日期:2022年10月27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四時至六時
講座簡介:
報刊是香港文學的歷史現場。是次講座會以兩個重要歷史時刻為切入點:「抗戰」與「冷戰」。前者以葉靈鳳為案例,觀察在抗戰時期,他的編輯身份和作者身份之間產生了怎樣的微妙張力,報刊材料又怎樣有助了解大時代裡文人的幽隱心事。後者選取兩份報刊《文匯報》及《明報》與冷戰相關的兩個片段,漫談「冷戰」、「國族」、「在地」三者在報刊之中的糾纏,從而展示冷戰時期香港文學的空間構想。
講者簡介:
梁淑雯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學術叢書 Hong Kong Studies:Humanities Perspectives and Global Dialogues(Brill)的編輯,研究專業為現當代文學、香港文學及報刊文化。近年研究興趣為冷戰時期香港文學及報刊文化。論文見於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021), Cultural Studies (2020),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ese (2016) 等國際學術期刊,另有編著《給孩子的港臺散文》(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
工作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數碼資源工作坊
主講:李智恒先生(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數碼創新主管)
日期:2022年11月8日(星期二)
時間:下午四時至五時三十分
工作坊簡介:
工作坊將介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有關香港文學的數碼化計劃及資源,參加者可於工作坊嘗試使用「香港作家及藝術家傳記資料庫」,以便了解相關資源的使用模式及搜尋。
報名表格: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52541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地下數碼學術研究室
所有講座皆以粵語進行
參加者可選擇出席現場講座或觀看ZOOM網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