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中大四十年大事年表

中大四十年大事年表,1963-2003│《中大四十年》助幹團

原創文章
1963

校史
63年6月,港府就《富爾敦報告書》之建議,組織了臨時校董會,並於7月宣佈新大學定名為「香港中文大學」。9月,《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在立法局獲得通過設立一所聯邦制的大學,成員包括新亞書院(1949年創校)、崇基學院(1951年創校)和聯合書院(1956年創校),並以崇基學院原址馬料水作為校址。而大學之成立典禮亦於同年10月舉行。

1964

校史
李卓敏正式上任,成為中文大學首任校長。

1965

校史
大學研究所(包括社會人文學科研究所和理工研究所)正式成立

1966

學運
3月,天星小輪加價,市面連續三晚發生暴動。崇基及新亞學生會呼籲青年保持冷靜,而崇基學生會亦於4月發表了報告書反對加價。

學制
中大研究院正式開課,為學生提供碩士學位課程。

1968

校史
成員書院編訂劃一校曆

由68/69年度開始,三成員書院編訂劃一校曆,一學年週數為24至28週。

1969

校史
大學辦事處遷往沙田

大學本部辦事處由九龍彌敦道恆生大廈遷入中大范克廉樓。及後再遷入大學行政樓。

1970

學運
第一次罷課

中大四年發展預算在原因未明下被削減23%,引起同學不滿,逾九成中大學生罷課一天抗議。

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

三書院學生會成立「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委員會」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當時全港多個學生組織組成「中運聯」,行動獲得社會各階層支持。

1971

學運
中大學生會成立

學生會會章草案於全民投票通過,並於3月成立中大學生會。

學制
三書院集中辦理入學申請

三書院開始集中辦理入學申請。合格考生只須須填寫表格一份,依次列明希望就讀之書院及選修科目即可。

生活
大學保健處開幕

保健處為同學及教員提供免費保健服務。早在65年,各書院已有免費診療服務。

1972

校史
聯合書院由般含道的校舍遷入沙田校園

1973

校史
新亞書院由農圃道遷入沙田校園

學運
中大學生爭取宿舍運動

為爭取增加學校宿位,中大學生於10月舉行集會,有千人參與,並於當晚遊行至李卓敏校長住處。翌日,再有千二人參加集會,部份學生並舉行校園露宿抗議運動。其後,校方興建臨時宿舍,並將宿舍二人房變作三人房。

中文系學位試事件

有部分聯合中文系同學對於學位試成績偏低感到不滿,質疑系方偏袒其他書院同學。聯合中文系系會致函系方提出今後所有考試中三書院學生編號混合排列等要求。

1974

生活
大學圖書館擴大借書權

大學圖書館擴大借書權至大學本科一、二年級生。在此之前,一、二年級學生須得其書院系主任之推荐與大學圖書館館長之核准,才可借書。

大學臨時宿舍落成

「臨宿是一座座的鐵皮桶,每『桶』起碼住宿一百人以上,房與房之間只有一板之隔。所以當你睡在床上時,差不多連隔壁的人轉個身也察覺到。」(森珊,〈臨宿‧湯宿‧研究宿〉,《中大學生報》,1977年8月18日)

1975

學運
學生會討論余英時小組報告

「教育方針大學組織工作小組」發表總結報告,組長余英時認為中大應維持聯邦體制。及後,各學生會均成立專責小組及辦座談會。議論重點包括「工作小組的合法地位及代表性;中大現行制度已非六三年成立時的聯邦制及中大權力趨於統一及破壞各書院傳統精神」等。

反加學費

73年6月,政府宣佈中大及港大加費,1974年起學費劃一加至$1750,中大平均加幅105.6%。中大同學不滿政府及校方未有事先徵詢同學及各界意見,亦不希望中大變成貴族大學。並於75年發起緩交學費運動,有八百同學響應。大學其後仍維持加費。

生活
中大參與「中國周」

中大參與由學聯統籌之「中國周」,有關籌委稱活動意義在於「加強學生在『放認關爭』下的團結,提高同學民族感情」。

1976

校史
第二號《富爾敦報告書》,中大改制

「香港中文大學調查委員會」於3月發表第二次《富爾敦報告書》,建議中大維持聯邦制的同時,要加強大學的行政統合,採取單一性的行政結構。各書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資產,其餘全部權力,授予大學本部。

新亞校董集體請辭

對於中大的新體制,新亞書院校董反對最烈,主要理由為「改制違反政府與三間成員書院的協約」。立法局三讀通過有關中大改制的法案後兩日,新亞九位校董集體辭職抗議。

學運
AO事件

中大有87人投考政務官(AO)落第,傳媒質疑中大學生質素。

明報事件

聯合書院出現大字報,質疑學生會停售《明報》的動機︰「是否因為《明報》是右的,反動的?」學生會則解釋停售是因為《明報》的包銷制不合理。在《明報》取消包銷制後,學生會恢復售賣該報。

1977

學運
兩大反加學費

繼74年的加費後,政府再向兩大提出加費。中大校董會決定接受政府建議,即三年內每年增加學費一百元。兩大學生會就加費問題組成聯合籌委會,表達不滿。

中大師生反對四改三

中大師生舉行連串研討會及罷課,並於78年2月25日在校園內舉行集會抗議,有2600師生參加。政府後來讓步,承諾十年內不會提出四改三。

金禧事件

金禧中學被教署封校,二百多名中大同學幫助金禧學生補習,並舉行「先復課後調查簽名運動」、「一人一元」運動等,向政府施壓以徹查真相。

學制
大學改制四改三

76年,立法局議員鍾士元曾提出中大四改三、統一兩大入學試等建議,社會出現中大四改三的討論。

77年3月,中大校方就政府之《香港中學六年級教育報告書》發表的意見中已明確表明「反對任何變更其四年制本科課程至三年之建議」,主要理由包括「四年制課程之第一年係大學教育最重要之階段;另外,雙元教學(學科為本及學生為本教學)即將在中大推行,任何重大改制足以嚴重妨礙教學之進展」。

11月,政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綠皮書》,為配合其增加一年預科之計劃及統一大學學制,建議中大四改三。

生活
中大出版社成立

中大出版社成立目的乃「專於出版有關中國文化以及中、港研究的學術論著」(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網頁)

1978

校史
馬臨接任校長一職

大學改組及重新整合

大學委員會根據大學本部負責「學科為本」、書院負責「學生為本」的原則改組大學。大學改組後,書院主要負責學生生活以及導修,大學則直接負責全部行政和教學、研究工作,而且實行「教師治校」。

1979

生活
學生會發起贈書運動

鑑於中大北大交流團回報北京大學缺書問題嚴重,中大及三書院學生會發起「贈書運動」,向中大師生籌集書籍及金錢贈予北大。

1980

學制
正式開辦博士學位課程。

1984

學制
中大暫取生制度

中大實行暫取生制度,所有就讀一年制或兩年制中六課程的學生,可以憑會考成績,或通過就讀學校或自行向大學申請初期評核。

1985

學制
八五年學制檢討報告書

校方為提高學生質素和鞏固社會地位,就課程結構、學生評核、通識教育、語文規定四方面提出改革建議,內容包括取消學位試,以一個綜合考試取代。

1986

校史
成立逸夫書院

邵逸夫爵士捐款一億成立新書院,其中五千多萬用於興建校舍,四千多萬撥入基金。

學運
中文系研究院入學試事件

6月,《明報》報導研究院中文系入學試有不公平現象。有幾位報考研究院學生被鼓勵旁聽其教授的研究院課程(內容包括古詩十九首),而該年入學試試題正是有關「古詩十九首」。有同學指責這做法偏袒了某部分同學,學生張貼大字報,要求系方作公開回應及公開擬題過程。研究院中文學部其後公開擬題過程。

1988

學運
華連堂職工昏迷,保健處拒絕救援

華連堂一名職工被發現於浴室昏迷,保健處當值護士以不清楚情況及只得一人當值為由,拒絕到場救援。職工被送院後證實不治。學生組織因不滿保健處在該次事件的失誤及其在事後的解釋,隨即發起了簽名運動。

《基本法》一人一信簽名行動

三院學生會、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和學生報於9月發起了「一人一信」簽名行動,目的為有關《基本法》立法機關及第一屆特區政府的產生方法收集同學意見,並於諮詢期送交諮委會。

學制
《三號教育報告書》建議大學四改三

教育統籌委員會推出《三號教育報告書》,提出大學及理工撥款委員會(UPGC)的轄下院校,劃一中七為專上院校收生點,並建議各院校統一學位課程之修業年期由四年改為三年。

於10月,有近千名中大師生和各社會團體成員在立法局外和平集會,強烈反對《三號報告書》。同學再於12月發起罷課行動,約四千名同學參加。

生活
富爾敦樓啟用

新學生活動中心——富爾敦樓於11月正式啟用。位於范克廉樓地庫的一些學會會室會搬往富爾敦樓,范記地庫的影印中心亦得以擴大。

1989

學運
反對三號報告書 中大學生罷課遊行

A同學事件,又稱林碧足事件

2月,一名中大女同學(A同學)因扭傷腰部往保健處求醫,後來懷疑保健處的林碧足醫生斷錯症,令該名同學的脊骨終身損壞。

學制
中大撥款受威脅

10月,前港督衛奕信於施政報告內提出大量增加大專學額,而UPGC已向各大專院校發出,若各院校不接受《三號報告書》,將得不到有關的學額及撥款。其後,中大校方開始接受彈性學分制。

生活
逸夫書院工程延誤

剛成立的逸夫書院,因宿舍工程一再延誤,令入宿日期無了期推遲。

中大成立上京團 支援北京學運

中大學生會先後有兩批代表上京支援北京學運。另外,中大同學也在天安門設立了物資站,為在廣場的同學提供生活必需品。

1990

學運
首屆教務會學生代表選舉
88年,校方通過以學院為單位選出學生委員,至89年,再通過中大學生會會長為當然委員,另六名學生代表為教務會學生委員。

首屆教務會學生代表選舉於89年10月舉行,但因不達合法票數,須重選。選舉委員會在重選提名期仍未收到任何報名,選舉最終告吹。校方其後於90年容許教務會學生代表由原本五名增至六名,投票機制也由全民投票改為以學院為基礎,各學院同學投票選出其所屬學院代表。

生活
「爭民主、反專制基本法」罷課行動學聯在大專界發起「爭民主、反專制基本法」罷課及遊行,中大參與人數近八百。

開放日 五學生組織各自籌辦

中大開放日在籌備時遇阻滯,中大學生會與四書院學生會就主辦、合辦開放日的名義問題出現爭拗,大家因人力及其他資源統籌問題意見分歧,最終導致五學生組織分開籌辦開放日。

學生會架構檢討

為避免功能和資源重疊,及確保對外立場一致,中大學生會建議重組其架構。改制後中大代表會的權力將凌駕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學生報和各屬會,除有立法、司法及監察民意代表權外,亦有權制定政策和進行仲裁。

1991

學運
國慶酒會示威 遭警方阻止

四十多名學聯成員,當中約二十名為中大同學,於銅鑼灣國慶酒會會場外示威,遭警方阻攔。抗議國慶酒會的示威活動,往年均有舉行,均遭警方干預。

學制
彈性學分制正式實施

91年中大正式實施彈性學分制。新制下,所有中七入學的同學可獲豁免二十四個學分,即同學可於三年內修畢九十九學分,便可畢業。由94年起,中大亦只會收取中七生,四年大學制因此變相成三年制。

生活
取消「四年一宿」

因大學學額逐年遞增,宿舍宿位供不應求,逸夫、新亞及聯合書院決定取消「四年一宿」制度。

1992

學運
保健處事件第N宗

一名中大女助教因跌傷被送往保健處,經鄧秉鈞主任診斷後稱沒大礙,並沒有作進一步治療。當事人隨後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就診,發現腳骨傷勢嚴重,鄧其後於學生報訪問中並不承認斷錯症的指責。

大專學費大幅增加

9月,UPGC宣佈將大幅調高大專學費。學費將於四年內由$11,600增至$36,000,增幅最高達四成六。各大專院校學生組織齊表反對。行政局早於90年已決定到97年,大專學費會調至佔成本的18%。

學制
中大校方取消「學生為本」必修課程

中大教務會決議取消各系主修課程必須包括「學生為本」(STOT)科目的規定,各學系可自行決定會否繼續開辦此課程。

生活
中國國家跳水隊到訪中大

10月3日,中國國家跳水隊到訪中大。當中包括伏明霞、孫淑偉,一行人於中大泳池進行了表演,估計表演當日有逾千名同學到場觀看。

全校啟用e-mail系統

11月,中大電腦服務中心(CSC)為所有教職員及學生提供e-mail賬戶。

1993

學運
成立中大評議會

《中文大學條例》早已規定大學要成立評議會,但建校三十年後,校方才同意成立。9月評議會舉行了第一屆會員大會選出主席和常務會員,但不少與會校友質疑選舉過程有欠公允。

高錕任港事顧問 遭反對

高錕校長接受中國政府委任為港事顧問,校園內有不少反對聲音。

(93年開始全校性的課程檢討)

開放日的開幕禮

一群中大同學在11月的開放日當日,遊行示威,提出開放日只是粉飾太平的活動。有同學在開幕禮時與在場保安發生碰撞,場面頗為混亂。

地下刊物

中大校園於該時期出現不少地下刊物,以嬉笑怒罵與諷刺形式批評各種校園現象。繼《小門報》後,陸續出現《西門報》、《發聲》、《地下空間》、《有情天地》、《游吟詩刊》及《大便報》等刊物。

九五政制學界投票

93年,學聯在各大專院校發起了「九五香港政制」全民投票。中大學生會也在同年2月中旬進行了全投。

生活
圖書館有改動

93年,圖書館進行了「系統分科圖書計劃」,將同一科目和相關的書籍集中擺放在同一圖書館內,同學以後又可在任何一間館還書。

電腦選課

由該學年開始實施電腦選課,解決了以往通宵排隊選課的問題。可新安排實施初期,出現混亂。

杯葛麥當勞行動

中大學生會、綠色天地以及一班同學組成了「中大杯葛麥當勞網絡」,在校內外發動杯葛麥當勞行動。

1994

學運
學費增幅達百分之四十 學聯抗議表不滿

為達到91年行政局通過的要求:大專收費須收回成本的18%,大專學費由92至該學年增幅達41.2%。為抗議政府學費政策的不合理,學聯發起反加費運動,爭取凍結收費。

席陽事件

為抗議中國政府秘密審訊《明報》記者席陽,及嚴重踐踏新聞自由,逾三百《明報》員工及大專生往新華社示威,當中過半為中大同學。

學制
四改三後三改四

本學年始,中大只會收取中七畢業生,唯七所大學校長卻提出回復四年大專學制,並由中大校長高錕撰寫改制建議書,提交教資會討論。

該年起取消大一國文及英文課程

生活
范記地庫加設「學生活動中心」

中大代表會建議將范記地庫的屬會室改建成「學生活動及休息中心」,此舉惹來部份受影響屬會的不滿。文社、社工隊及國是學會認為現位置有利他們宣傳及設置攤位,拒絕搬遷。

烽火台龍門陣 過千同學齊參與

國是學會於烽火台舉行論壇,邀得李柱銘、李鵬飛、曾鈺成及黃毓民作嘉賓。當日參與同學過千,為繼高錕任港顧一事後,最多中大同學參與的論壇。

1995

學運
撥款與學術研究掛鉤

由該年度開始,校方將以各院系的研究成果及修讀人數作為資源分配的準則。此做法被批評著重短期研究制度,對某些院系欠公平。

學生事務處沒收《臭屎》

11月20日及23日,學生事務處先後沒收同學自資出版的小報《中大臭屎for Beginners》和《BB孬》,校方解釋所有校內流通之刊物必須具名。

課檢事件第一宗

94年4月,《中大學生》刊登了〈中大部份教師踐踏課檢精神〉一文。事件主角李滿全講師隨即向學生報投訴,並要求提供作者姓名,學生報拒絕。其後李講師發出律師信宣稱會採取法律行動。事件擾攘多時,最後不了了之。

校長候選人交流會抗議

10月19日,新任校長候選人交流會於烽火台舉行,出席者包括唯一校長候選人李國章教授。有同學頭戴黑箱,手持「感謝新領導人接見」的橫額在會場遊行,抗議校長遴選過程封閉及不民主。

學制
一年級醫科生不得留班

自該年起,一年級醫科生若專業試不及格,即需要補考或申請轉系。若補考不及格,會被勒令退學。院方表示這可幫助同學盡早認清對醫科的能力和興趣,從而作出決定和安排。

生活
聯合校園美化計劃

聯合書院獲捐款七十萬,進行聯合校園美化計劃,包括興建涼亭、人工瀑布等。惟有同學質疑該項目的迫切性,亦指責工程延誤兩年以及破壞校園的寧靜,要求停止工程。

中大學生會成立二十五年,是年亦首度缺莊。

文學院同學代表醫學院

來自文學院的學生吳少霞出任醫學院教務委員。她及其支持者均表示,這是不想因醫學院無人參選而懸空一個學生教務委員席位。然有部分醫學院同學質疑吳的代表性,亦有指其諮詢工作不足。

1996

學運
李國章就職禮

11月7日,二十多名同學在校長就職典禮會場邵逸夫堂外派發傳單及喊口號,抗議新任校長李國章身兼推委籌委,及校長遴選過程黑箱作業。當港督進入會場時,有保安強行拉走派傳單同學。及後李校長坐車離開中大時,有學生及記者蜂擁至李校長座駕,場面混亂。有學生投訴保安打傷同學,有記者聲稱被保安非禮。

華連堂疑銷毀學生刊物

10月14日,物理系陳諾爾同學在范克廉樓張貼大字報,指華連堂舍監楊怡凱教授於3月26日至29日命令宿舍員工抽起並毀掉放於華連堂宿生之信箱內的同性戀刊物《雙同又如何?!》。楊舍監否認此事。

反對大專學費加價

港府宣佈96至97年度的大專學費由三萬一千多增加至三萬七千五百元,各大專院校學生為表不滿,聯合簽署了一份「反對大專學費加價」的聲明,並於2月28日進行集會和遊行。

聯合月會事件

一名聯合學生於月會期間向同學派發聯合學生會的《對政府大幅增加大學學費之聲明》及簽名表。散場時該同學被兩位保安攔住,抄下身分證號碼後才獲淮離開。該同學指責院方的做法箝制言論自由,而校方則指該名同學騷擾其他同學。及後學生報發現保安組並沒有權力檢查同學身分證。

生活
籌組研究院學生會

95年12月研究院院長楊綱凱發信給所有研究院同學,提議設立一個類似研究院學生會的組織。翌年,有研究院學生商討籌備研究院會。惟同學普遍反應冷淡,有同學質疑研究院學生會的代表性及其成立目的。

王福元四樓小文具店

為方便建築系同學購買材料,王福元樓四樓開設了一間小型文具店,店內亦備有一般文具供其他同學選購。惟據報導,該店因位置偏僻及缺乏宣傳,一般同學較少知道該店。

中大聘請首批女校警,打破一向男性壟斷的局面。

新亞「校園美化計劃」

新亞進行校園美化計劃,建設「天圓地方大鐘」、「孔子像」、「合一亭」、「六藝園」和「中藥園」,有同學及老師提出反對。

1997

學運
崇基輔導處沒收小報被指言論審查

崇基輔導處沒收一份有關李國章校長約見中大學生會、中大學生報以及四書院學生會之匿名小報,指按政策若任何刊物無人負責即予沒收,並稱無任何言論審查意圖,唯因人手問題未必每份無人負責之刊物均會被沒收。

生活
中大學生會選舉 出現罕見熱烈情況

中大學生會選舉,「綠野仙蹤」以1111票壓倒被認為立場親中之「中大友莊」,引起傳媒關注。選舉期間,兩莊罵戰,互相針對對方誠信、工作態度以及組織理念,引起校內極大迴響。

「國殤之柱」運往中大擺放

1999

學運
中大通

中大宣佈與恆生銀行推出「中大通」作為校園身分證,中大通可作為「電子錢」(Mondex)卡及提款卡使用。中大通推出後引起部分同學不滿,主要因為卡面恒生商標與中大的標誌大小一樣,而且沒有「學生證」字樣。有同學自資印製「學生證」貼紙讓同學貼在恒生商標上。第二年恒生商標改為印在背面。

梁愛詩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出席聯合書院四十三周年院慶典禮。幹事會到場抗議,學生代表指責梁愛詩在星島前主席胡仙案,及人大釋法等問題處理不當,要求她下台。

學制
在99-2000年度中大預留最多一成學額吸納非學術方面有優異表現的學生,除了保留「校長撰寫推薦」外,學生亦可自薦有關體育、美術、音樂、學校及社會服務等活動表現。

2000

學運
反對分科收費

4月20日,來自多間大專院校的五十多名學生為反對大專分科收費,到政府總部請願,期間與警方發生數次推撞。在事隔5個月後,警方以「協助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的集會或遊行」的罪名,拘捕5名參與遊行的學聯成員,其中包括當時的中大學生會會長馮繼遠及副會長馮家強,但至10月,律政司宣布不起訴有關同學,並拒絕解釋不追究的原因。

「六二六」事件——抗議人大釋法

6月25日晚上,學聯成員、爭取居港權人士及支持者於政府總部外通宵靜坐,紀念人大釋法一週年,及至26日早上,警方使用武力及胡椒噴霧驅散靜坐人士,雙方發生衝突。8月15日,警方以「協助籌辦未經批准集會」及「阻差辦公」罪名,正式拘捕五名學聯代表,其中包括中大學生馮繼遠及馮家強。至10月始撤銷檢控,僅發出書面警告信。

李光耀風波

中大決定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惹來部分中大校友和師生的不滿及抗議。

抗議電子錢壟斷影印服務

校內的圖書館影印服務,由9月起只准學生以電子錢Mondex作唯一的繳費方式,中大學生會認為此舉變相強迫學生在恆生銀行開戶口,造成恆生壟斷校內服務的情況,因此幹事會於7月13日會晤校長李國章,並遞交抗議書。同日,校方同意將原本只供教職員和校友使用的影印咭,售予同學使用。

學制
學院通識的出現

由本學年開始,學生必須按其所屬學院列出的通識科目名單中,選取一科作為學院通識科目。此制度引起不少爭論,學生會和部分教授認為這限制了同學選科的自由,違反了通識教育的理念。校方決定由2003年起取消這規定。

文學院核心課程

2000年及2001年入學的文學院主修生,必須選修至少一個文學院核心科目。這些科目多是跨學科的,但到了兩年後,大部分科目卻都被取消,由文學院各學系原有的學科取代。2003年起,整個文學院核心課程將被取消。

金錢鼓勵教學改革

校方於新學年將以金錢鼓勵提高教學質素,包括轉用英語授課。有成效的學系,可獲最高十萬元的獎勵。

生活
推行環保方案

中大於「全球環保日」(5/6)推出環保八大方案,包括節約能源、廢物處理、改善空氣和水質污染,以及減少校園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其中一項措施是為校巴添置柴油催化器,減少黑煙排放。

應林天台

一對情侶於應林堂天台接吻,被鄰近宿舍的宿生偷拍,片段在各間大學廣為流傳,事件最後以偷拍者在中大新聞組中公開道歉作結。

2001

生活
小賣店開張

位於大學本部的「女工合作小賣店」於11月正式開張,由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的九位成員,以合作社的形式經營。

第二書店之曇花一現

由一群愛好閱書的醫生和商界人士所開辦的「第二書店」,於5月正式在李慧珍樓三樓開張,卻因嚴重虧本而於03年5月結業。定名為「第二書店」,是因為它是校園裡第二間書店,而且其宗旨是推廣讀書風氣和介紹文史哲的書籍,提供文化交流的空間,有別於第一書店。

2002

校史
校長李國章將於八月一日出任教育統籌局長,原副校長金耀基出任中大第五任校長。

中大科大重提合併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表示兩間大學都同意進一步研究合併的可行性,李坦言「先禮後兵」,若雙方無意「結婚」,他亦會插手成事。科大及中大學生會都發表聲明,反對政府主導大學合併,干預大學自主,要求李國章就有關的言論道歉。

學運
未能參與校長遴選

校董會接納校長李國章的請辭並進行新校長遴選工作,一批中大學生到場抗議學生不能參與遴選新校長的過程。校董會決定遴選委員會不會加入學生代表,但會設立檢討委員會檢討遴選機制。

學制
尖子計劃

中大將於今年九月取錄約一百名於中學會考考獲六優或以上成績的中六尖子。校方坦言早收取尖子,是希望逼使政府盡快推行大學四年制。中大取錄人數超出大學之間的協議接近一倍被批評。

生活
迎新營性騷擾

中大迎新營出現性騷擾口號,中大學生會強烈譴責,除要求有關人士公開道歉,亦要求校方調查事件,作公開交代。其後校方成立專責小組,調查事件,經調查後,籌委會約50名學生被嚴厲警告。

2003

校史
SARS在威院

3月份,本港爆發非典型肺炎。作為中大教學醫院的威爾斯親王醫院首當其衝,院內多名醫護人員受感染,其中包括十五名中大醫科學生。政府於3月17日仍堅稱肺炎在社區沒有不正常現象。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於同日向傳媒揭露當時已有十多名病人來自社區。

SARS在中大

其後兩位分別宿於恆生樓及華連堂的同學被發現受到感染。候選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收集得二千多個同學簽名要求學校停課。大學決定於3月29日開始暫停在沙田校園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教學活動直至4月7日,其後再將復課日期延至4月14日。期間再有一名知行宿生被發現染病,多名新亞宿生因接觸過患病同學而接受隔離。校方勸諭學生停課期間儘可能在休課期間回家,並加強校園的消毒工作。同時亦向員生免費派發口罩,並規定大學全體人員在校園內(包括課室、圖書館、校巴)必須配戴口罩。

學制
1月31日 中大倡研究聯邦制合併

3月28日 中文大學校董會通過接納探討大學整合專責小組的報告及建議,授權校董會主席和校長,就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整合的可能性,與政府進一步磋商。

生活
孔子像遭人塗污

座落於新亞書院的孔子像被發現遭人塗污,涉事者為兩位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的候選幹事,事件引起了同學的不滿。二人其後公開向新亞書院同學道歉,並接受所屬書院紀律處分及負擔清洗孔子像費用。該年幹事會候選內閣以一千一百餘票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