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回來
雙語政策報告書諮詢

曾經在零四引起了廣泛關注的國際化論爭,其中關於教學語言一節,尤是論辯的重點。當時校方希望學系將核心課程轉為英語授課,以配合增收非本地生的計劃。不少同學、老師、校友、社會人士對此反應甚烈,學生會及某些關心中大的同學校友更在文化廣場掛上「哭中大」布幡,並紛紛提出各種質疑並討論(如教學質素、英語霸權、知識流動等等),兩個月之間,報刊評論大字報少計竟有數十篇之多。在論爭後期,校長劉遵義宣佈成立雙語政策委員會,集中處理教學語言的問題。委員會的報告書初稿於本月出籠,在進行兩個月的諮詢後,便正式定案。

今期學生報輯錄了報告書的摘要,以及兩位委員會成員的文章。雙語政策委員會的成立,本有部分原因是出於05年年頭的英語授課政策備受爭議,然而該份報告書竟然對05年諸多論者提出的論點毫不回應,只是於其中簡單地重覆強調英語與普通話的重要性,便算是為其建議提出了合理根據。不僅「藥」如舊,「湯」亦如舊,只是以雙語政策委員會的名義換了包裝。其次,報告書內亦甚多未有清晰闡明之處。例如,在具體運作上,究章學系、教員在授課語言上有多大的自主權,報告書是輕輕帶過的。同樣,在年前國際化的論爭中,增加招收非本地生是爭議之一。姑勿論增收非本地生對中大、教職員、本地學生的影響如何,但可以想像的是招收非本地生對大學語文政策(如以廣東話講授的課堂)有莫大的影響,但報告書對此竟隻字不提。若將此連上國際化的倉促推行,也不免叫人懷疑校方諮詢的誠意。至於兩篇由委員會成員寫成的文章,雖已於報章刊登,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馬傑偉教授的文章是新一輪首篇關於雙語政策的文章,內裡重覆了報告書部份的觀點,立場亦跟報告書較為靠近;至於杜振豪同學的文章,邊回應馬文的論點,邊分析校方的論析策略。當中關於混合語(廣東話及英語)授課的觀點,似乎更見可貴。

諮詢期過後,報告書便會正式出籠。之後校方便會成立一個優化中大雙語政策的委員會,在政策上落實報告書的要點。屆時這份報告書將成為綱領性文件,具體地影響到中大的教學語言。雙語政策的定位對中大辦學的精神、性格有深遠影響,學生報將繼續跟進雙語政策的相關事項,同時呼籲各位同學積極參與雙語政策的諮詢及討論。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