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民主由我們做起:深水埗重建區──最後的街坊──街坊心聲剪影

 

不少街坊雖然都給逼走了,但幾年下來,還是流下了點點溫暖。

 

〈深水埗找到自豪〉《明報》200799

 

1900 年,中國人還在留辮子的時候, 「劉成和醬園」在青山道開業了。「我外公叫劉時,他三兄弟開店時用大哥劉成名字作舖名,『和』即『和氣生財』。」人稱「太子」的第三代傳人梁志傑,甫出世就有兩朝元老石叔和周叔輔助。深水埗的老街坊都視店舖是落腳地,閒時到店裏打盹吹水,移民了還回來「番尋味」,「都是熟客,買一斤就塞多幾兩囉!」一百零七年的老店因重建前途未卜, 「老竇成世心血,八十幾歲人唔襟嚇,呢件事盡量唔畀佢知」。太子不滿房協「十年前突然說收樓,我怕沒貨交推了很多生意,後來政府卻沒了下文。以為可以繼續做,誰料2004 年又說要拆」。

 

太子說,初時街坊都不知自己的權利,「房協講賠償就量度實用面積,起新樓就賣建築面積,以前還有職員說舖面有地方無擺貨,不賠!」太子說,如果搬走經營,街坊四散,生意既難維持也負擔不起貴租,「好多人在這裏生活幾十年,喜歡這生活方式,再說我就要哭了……」有一天,太子聽說有婆婆被房協嚇得鬧自殺,忍不住畫了一個破碎的心,寫上「broken heart」貼在大門抗議,沒多久就被人撕掉。

 

〈深水埗找到自豪〉《明報》200799

 

梁婆說,2006年七月房協職員語帶恐嚇說「不搬就拉妳坐監」,婆婆反唇相向:「坐監好,阿婆老,沒飯吃見識監獄也不錯。」職員說每天罰她一百元,婆婆嚇得病倒,身上出現斑點臥在床上,街坊得悉後通知傳媒跟進。事件曝光後,五名房協職員夤夜上門,雖說抱歉但堅持是婆婆聽錯,又要求她別再與傳媒接觸,其後當局說把相關職員調職,事件不了了之,婆婆總算能享受一陣子寧靜。

談到未來,梁婆竟擔心自己「長命百歲」。她十多歲時從內地來港打住家工,百多元月薪「死慳死抵」省下大半,購下旺角一間天台屋,自六十多歲退休後,一直靠二千多元租金收入及積蓄維生,拒領綜援。由於早前租客未遷出,她亦留戀街坊關顧,遲遲不忍收屋,誰料竟受到「死亡恐嚇」,早前收回天台屋後,她主動放棄房協提供的恩恤徙置等權利,打算搬到自己從未住過、面積「廁所咁大」的物業度過餘生。由於她身體一向健壯,現時失去租金收入,恐怕一旦生病或過於長命,積蓄不足應付, 「阿婆老啦,唔知仲有幾耐日子過」。

 

 

梁文道︰〈老店的絕種〉《蘋果日報》2007812

 

你看「大展鴻圖」這四個字吧,是花牌的常用語,總是一個字貼在一塊圓板裏頭,砌在花牌的正上方,送給任何行業應該都很恰當。原來不,根據新忠的老闆黃乃忠,「大展鴻圖」絕對不能用在理髮店,「因為『展鴻』跟『剪紅』二字同音,紅又代表血」。為什麼很多茶餐廳都叫做「新XX」呢?常給茶餐廳做花牌的黃老闆自然明白:「以前的茶餐廳如果轉讓給人,第二手的老闆多數略為裝修,便會在原有的舖名前面加個『新』字,就繼續營業」。原來是為了吸引老主顧舊街坊,讓他們以為經營者還是上一手老闆。

 

〈離不開甜美舊區〉《明報》2008321

 

街坊看透了盲目重建的敗筆——生活是累積下來,不是換了個「殼」就能繼續。花店的黃乃忠說:「花牌1011 呎長,閣樓搬落樓梯是不能轉彎,樓梯要直,已經很難找這樣的店舖。」守望相助同樣難能可貴。潘拾說得高興:「自己舖頭無水無電,其他街坊駁給我,你話連無水無電都幫到手,這就是人情味,找這樣的街坊很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