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ill You Too

QE2 值得一講,除了因為會對香港經濟帶來甚麼即時影響外,更重要的是背後揭示的整體情況:在金融全球化下,我們究竟在參與一個甚麼樣的遊戲?

莊家:美國
在國際貨幣政策由黃金為本位轉變為以美元為本位後,美元既是美國的本土貨幣,亦充當著國際貨幣的功能(維持各國貨幣及進出口物品之間一定的比價關係)。自美國脫離黃金本位之後,發行多少美元已經不受有多少黃金儲備制約,完全受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政策主導。於是我們可以幻想到這樣的一個場面,美國可以因自己的需要定期製造「蘇州屎」,各國則要趕忙地幫他擦屁股,好維持現有的金融體系。

戰場:賭場

可是現有的金融體系亦見不得是甚麼值得維護的好東西。最容易理解的多種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期貨、股票選擇權、小額股票)的雛型其實早在十七世紀已經出現,直至近年衍生工具的種類和複雜度才暴增,現在衍生工具已經超過100種,很多已經跟生產、貿易等的實際經濟活動脫鉤。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全球衍生金融交易,從2002年的100多萬億美元升到2007年的516萬億美元,是全球所有國家的產值加在一起的十倍有多。可見金融市場的幾何級增長,當中只有極少與實際經濟活動相關,其餘的不過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的數字遊戲。

遊戲玩法:天佑冒險者
以美國的投資銀行為例,槓桿比率隨時可以去到二三十倍。我們知道槓桿比率愈高,風險愈大,可是美國投行如何處理那麼高的風險呢?美國的方法就是將這些風險出口,不斷制造各種混合性金融產品在全世界出售。成功被評為AAA最高評級的有毒債券就是美國金融精英近代最成功的衍生產品傑作。另外,因為全球交易頻繁,所以一國爆煲,全球都會受損。於是我們見到部份地方可以透過「承擔」高風險來賺錢,真的出事卻是全球一起埋單。

觀戰者:北韓
於是我們可以質疑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和美國玩這個遊戲。用最簡單的說法,對發達國家來說,他們獲得的利益較要承擔的風險高,所以樂於充當共謀。另一方面,在全面開放金融市場被塑造成金科玉律、國際貨幣基金會在旁虎視眈眈時,很少國家能夠抵擋國內外的壓力。於是反諷地我們看到獨裁的中國竟然是全球最不受08年金融海嘯影響的其中一個國家。話雖如此,這不代表中國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潛規則:Winner Take ALL
因美國貨幣政策而來的是坊間一連串有關貨幣戰爭的討論。這是一場戰爭,因為你的國家生產力多少、國民有多勤奮節儉不再代表甚麼。只要你在貨幣戰爭敗陣,在你面前的就是毀滅。1985年美國迫日本簽訂的廣島協議,令日元兌美元從1985年的240比1升到1988年的120比1,至今仍然被很多人視為日本經濟由「黃金十年」變為「迷失十年」的一大原因。

香港的角色:金融索馬尼?
將香港比喻為索馬尼海盜好像過份了點,畢竟我們的金融精英舉止、談吐要優雅了不止一點。但有些東西是兩者十分相似的,大家都係唔參與對其他的地方的掠奪就成個城市聽乞米;其他人PK,我們就發財。QE2令全球人心惶惶,高盛卻將其對香港恆生指數的12個月內預期提高至29000點,瑞銀的分析師則稱:「對全球經濟敏感的市場,如香港,將是新一輪量化寬鬆的最大受益者。」也許當我城集體精神自瀆,以為是我們特別勤力、有創意,造就富有香港特色的「經濟奇蹟」時。請你擘大你第三隻眼,望清楚你在玩的是一個甚麼樣的遊戲!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