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每天跑在路上,都不知道能不能安全回到家。」一位南亞裔外賣員說。

工作,本應是創造性的。至少社會聲稱它是能養家糊口、帶來向上流動。但現實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作卻變得零散,變得朝不保夕,變得危害生命。

大型社運後,大家往往習慣從「後工會」等邏輯思考問題,彌漫著低壓、離散的氣氛,以這些分析框架理解去年 11 月的 foodpanda 罷工,難免會去脈絡化,也未能帶來有意義的反思。

我們認為,一場進步的運動,應該是從結構和社會關係出發,讓我們回到運動本身,重新正視何謂社會,何謂階級。

學生報編輯首先深入田野,親身體驗外賣員工作,將勞動過程的滑稽與無奈寫在〈步兵日常〉中, 讓不熟悉行業的讀者一窺外賣員的辛酸。假自由、演算法黑箱作業、充滿 bug 的應用程式,〈平台經濟何以席捲全球?〉試圖將這些問題放在平台資本主義框架內理解,整理平台誕生於資本主義危機的脈絡,提出平台壟斷的特點,導致勞工和消費者逐漸受到平台控制。〈企業簡介沒有的平台發展史:香港外賣員與企業關係的改變〉則深入香港的歷史時空,爬梳外賣平台的競爭史、勞動模式的改變,也激起本地抗爭。〈「我不是自僱!」——從各地經驗反思外賣員的僱傭狀況〉進一步從法律框架分析,反駁資方借自僱的說辭逃避責任,提出外地工人組織在勞工法例上的反擊,希望減少資方的剝削。

然而,歸根到底,無論法律多麽正義,都無法改變其偏袒企業的本質,工人的力量應該是從組織與抗爭中爆發。〈罷工是怎樣煉成的?〉重現罷工的過程,從組織與連結的視角拼凑行動。無奈 的是,在缺乏工會土壤的香港,工人可以如何聚集起來?〈如何組織平台工運?——訪英國獨立工人工會(IWGB)〉嘗試參考英國工會的經驗,啓發積極人士開展組織。

「工人在鬥爭中只會失去枷鎖,他們將會獲得整個世界。」

目錄

步兵日常:靠 foodpanda 揾食,究竟幾唔簡單?
平台經濟何以席捲全球?
企業簡介沒有的平台發展史:香港外賣員與企業關係的改變
平台經濟:小結
「我不是自僱!」——從各地經濟反思外賣員的僱傭狀況
罷工是怎樣鍊成的?
如何組織平台工運?——訪英國獨立工人工會(IWGB)

▋電子版

完整版Issuu
Issuu

▋紙本索取地點

康本國際學術園(YIA)地下入口位置
康本國際學術園(YIA)地下電梯大堂
蒙民偉工程學大樓(新賤)地下電梯大堂
蒙民偉樓(MMW)地下電梯大堂
文化廣場 Coffee Corner 旁
李兆基樓(LSK)三樓
清真餐廳外
信和樓地下

風鳴
第五十一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