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心湖淬筆:三千萬年之後 專欄, 11年12月號, 心湖淬筆 尤里安。鬻文之徒,搵食艱難,人比猴瘦。 —— 搭巴士過馬騮山。面前涼風習習,背後傳來一對初老夫婦的對話。 「又唔俾私人餵馬騮,咁係咪政府餵佢地?」 「私人唔俾餵,政府都唔俾餵架。」 「咁啲馬騮食乜嘢?」 「成座山咁多樹又樹葉又生果,隨手都有得食啦。」 天生天養,距離我們的常識已經很遠。不是私人餵就是政府餵,此番想像大有經濟學教科書的味道 —— 除了那個不值一提的「傳統經濟」,世上分配資源的制度只有商家話事的「市場經濟」和政府話事的「計劃經濟」。於是,所謂的「搵食」其實不是像猴子一般真的去找食物,而是做僱主叫你做的事然後伸手拿錢,或者問政府拿福利。城市裡唯一靠撿東西為生的「職業」,好像叫拾荒。 想知道天賦這回事有多脫離時下想像,可以看樓盤廣告。最近一個在各大地產代理熱賣的新盤叫「天賦海灣」,呎價承惠兩萬七千六百元,打破新界樓價歷史紀錄。或許這同時打破了樓盤命名的浮誇紀錄。「天賦」的東西得花鉅款買回來,已經夠詭異,天要下雨我們總不成向玉皇大帝交水費罷。再說,樓盤由信和集團出資、工人身水身汗出力建造,甚至連它坐落的「海灣」也是政府在吐露港填海填出來的土地,半點談不上天工天成。 城市人對天然的陌生感,反過來變成物以罕為貴的獵奇癖好。「天賦」這個標籤,跟所有商標差不多,提升商品價值遠比名副其實重要,此所以凱旋門沒有拿破崙,天璽不能在聖旨上蓋印,天賦海灣也不天賦。可是這一次的問題並不止於符號消費,更實在的物質關係同時被突顯了:天然資源(如土地、海景、砂石、鐵礦等等)先後經政府和商家的手被徵用、改造成貴得可怖的天價商品,「天然」在符號意義上化成商品之前,早已在物質意義上商品化了,正如一切商品一樣。 在社會光譜的一端,是不掌握也沒想過可以掌握天然資源的打工仔;在光譜的另一端,是坐擁天然資源且每日以此牟利的資本與國家。三千萬年前,人和猴子從同一個祖先分化開來,若說三千萬年後兩者有何分別,比起那7%的基因差異,顯而易見的大概是猴子仍然自行覓食,人類——至少是大部份的人類——已習慣被豢養,鮮少主動搵食,更少從商家與政府手上奪回衣食住行的生產與流通。 觀乎畜牧史,被豢養的動物通常不外乎三種用途:食糧、勞動力和賞玩。你想怎樣「貢獻社會」?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 9 = 9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