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鬚

鐵娘子 The Iron Lady
導演:Phyllida Lloyd/片長:105分鐘
製片商:百代電影公司 、Film 4 、UK Film Council、 Media Rights Capital
語言:英語

早一陣子,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鐵娘子》在香港上畫,小弟素聞瑪格麗特.戴卓爾「威」名,便急不及待的前往戲院觀看,得知電影如何演譯這位充滿爭議而又是英國任期最久、唯一一位的女首相。筆者本來期望在電影得知更多戴卓爾的政治生涯,要是讀者抱著同樣的心態進入戲院,相信也免不了多少的失望。

整場電影的背景設定在戴卓爾患有老人痴呆症的暮年,並花了大部分時間於她暮年生活的刻劃及與其幻覺產生出來的丈夫的生活小事,並以這些小事作為回憶的插敘線索,描寫了戴卓爾年輕時一些具象徵性的政治決策。以我看來,貫穿整場電影的主軸就是戴卓爾性格,其中尤以她固執而堅強的性格最為突出。導演於訪問中也提及她在閱讀劇本以後,當場就覺得「這不是一部政治片,而是個莎劇風格的故事,主角是個既了不起又有缺憾的領袖」[1]。因此假如我們抱著觀看政治片的心態進場的話,難免會感到失望,甚至錯過了一些導演希望籍電影傳播的信息。

電影中,丹尼斯.戴卓爾向瑪格麗特求婚時,她仍然能毫不保留的揭示自己的情感——對其人生的自主,拒絕成為當時主流男性心目中靜候家中等待丈夫回家的賢妻良母。縱使這個決定可能會令她失去這段她非常珍視的愛情與婚姻,但在面對愛情的抉擇上,戴卓爾還是選擇了她能自主的人生。老實說,這種坦白和堅持赤裸得令人害怕,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之前——一段讓她過得舒適無憂的貴婦生活,她仍然冒著不能與丹尼斯結婚的風險,勇敢的說出她心目中的人生。

在愛情以外,她對理念的堅持同樣顛覆了普羅大眾對政客的理解。她自進入大學,加入保守黨俱樂部以後,都不加掩飾的表達了她認為正確的政策。她不追求別人的喜愛擁戴,一直做心目中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不曾為了大眾的喜好而更改或屈服她認為正確的事情。在電影中多次表現了她這種特質,在面對著不滿私有化政策群眾廣泛和面對著愛爾蘭共和軍絕食的威脅時,都表現了她這種幾近偏執的堅持,她的政策比以往的英國首相更鐵腕,更不容妥協,甚至蘇聯人都稱她為「鐵娘子」,可見她是一位多麼強悍固執的女性。

在強悍的背後,導演花了更多的時間描寫瑪格麗特軟弱的一面。她晚年的生活與她年輕時的叱咤風雲形成強烈的對比。她住在一所普通的房子,過著尋常的生活。但這位昔日堅強的女性卻接受不了丈夫的離世,甚至創造一個她想像出來的幻影,活在虛假的生活之中。電影愈加描述她女強人形象,對想像出來的丈夫表現出來的控制欲,就愈加突顯她逃避現實的懦弱。導演不忘提醒我們,縱使瑪格麗特年輕時在政壇呼風喚雨,但她畢竟跟我們一樣,有著脆弱平凡的一面。

但由於電影選材的局限,明顯缺乏了對她政治生涯更立體的理解,戴卓爾是否只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呢?電影中對於她的政治決策明顯過於零散,只是破碎地播了幾幕英國民眾對她的示威和反抗,但背後的歷史脈絡卻完全沒有交待,使觀眾對這些事都摸不著頭腦,只能片面的理解她的家庭與愛情。舉例而言,電影中多次使用牛奶表露戴卓爾對民生的關心,但是又可曾交代過戴卓爾上台不久旋即取消了中小學免費派發的牛奶?在面對福克蘭島出兵的決定前,是否只是單純的愛國心,還是為了挽回接近破產的民望?人頭稅又是怎麼一回事?導演在處理很多戴卓爾的政治決策往往是避重就輕,容易使觀眾只接受了戴卓爾堅強勤奮的單一印象。誠然,本片作為一套以愛情及性格作主軸的商業片,有這些局限實屬無可厚非,但觀眾絕對要小心全盤接受片中戴卓爾的形象。

無論如何,戴卓爾的性格與她政治起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電影的最後一幕,戴卓爾在痛苦的現實與虛構的快樂兩者之中,畢竟選擇了現實,這也是對其理念的執著。

正如電影中,瑪格麗特最後所說的名句一般,“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1]《鐵娘子》導演於youtube上的訪問
[2] 1982年1月,據官方統計數字,英國國內失業人數達360萬,戴卓爾首相的支持率亦一度下降到32﹪的低點。1982年4月英國出兵福克蘭群島。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