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中大核能關注日關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乜事? 校園, 12年3月號 受訪: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周惠賢老師和朱大成老師 訪問與整理:翡翠 我在facebook貼了由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舉辦的「中大核能關注日」的宣傳海報,隨即有同學留言:「這不應該是物理系或其他理工系搞的嗎?」同學問得好!是故,我帶著這個疑問去訪問有份策劃活動的周惠賢老師與朱大成老師。 學院知識與大眾生活的連結 首先,是次活動使用的形式很有文宗系的特色,當中包括行為藝術、文學的展示、書展中也會售賣有機產品,當然也有論壇、電影會……朱:「不止談核能,也談由此引申對生活方式的思考、討論文學與行動的關係……很符合文宗系對知識那種跨學科、多方面的探思。」是次活動亦會請來一位醫生兼病理學家(Robert Gould, M.D., 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A.),去講科技發展的社會責任,有關倫理和與人的生活。朱:「畢竟我們不是在象牙塔裡研究某一些學科就算,而是要思考這些學科與社會大眾、與大家週遭生活的關係。探求高深學問之餘,亦要將之與實際的政治、經濟、生活等各方面作結合。我們文化研究與和平學研究等學科正正是重視這些。」 沉寂中喚起關注 據聞辦這次活動的契機是,系內的慧貞老師關注核議題,一直與校外的反核團體有聯繫,幾經磨合,兩者分工,他們外搞社運,在學院裡的就搞教育。朱說:「我們辦活動的基調就是要製造一個平台去探討核議題,希望提高中大同學對此的意識。」周補充:「上年311福島核洩漏引起我們的關注,但之後又沉寂下來,想趁一週年再次喚起大家注意,去反思核能的使用。」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反思亞洲的核能應用。自福島核災以後,大家再次警醒核的危險,部份歐洲國家表面上已摒棄發展核能,實際上卻外判風險、向其他核能國買電。而發展中國家要高速發展經濟,亦採用核發電。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如中國和印度。但周疑問:「究竟用核發電是否人類生活的出路?」 周:「我們當初沒有使用『反核』這種觀念,活動取名『核能關注日』,即表示我們想先引起大家關注,去討論人類是否需要核能、核能對人類的影響等。」朱續說:「社會上有動議反對使用核能,當中有許多論點和論據,並提醒人類汲取歷史教訓。」但社會上亦有支持使用核能的聲音。「所以辦這類活動是為尋求對話,與持另外一些觀點的人對話。」即是就住支持核能立場的觀點去回應。 需要經濟發展?所以需要核能? 回歸是次活動最根本的關注點,有指亞洲為了高速的「經濟發展」,才必須使用核能,去很快地產生很多的電。對於這個使用核能的「原因」,兩位都有所質疑。朱:「究竟經濟發展是為誰發展呢?健康的發展最基本是要保育人的社群,是為人而去發展,但現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在發展貧窮。」核災摧毀了某些人類家園不在話下,現今的經濟發展模式根本不能令所有人受惠──之所以有華爾街運動中「1%與99%」的講法。但國家與資本竟以此為藉口使用核能。 周:「亞洲的發展跌入西方的物質主義,其實整個世界都走向唯物史觀。所有事物──包括人,甚至是環境,就只有功能性的用途。當談到心靈、倫理、意義那些被稱為比較唯心的面向,皆被忽視。而我們要反思,是否需要這樣的人類社會發展。」當今社會,資本為了賺錢,不斷生產大量無謂的商品,通過廣告等技倆去誘使消費者買許多自身不需要的物品,這種經驗大概人人有之;另外,提起廣告,我馬上就想起旺角那些超級閃亮的廣告燈箱,它的功用就是不論日夜都要你注意廣告、刺激你購買商品。能源消耗在這等事情之上,除製造無謂浪費、破壞環境。藉口不夠能源就用核,核發電是用來支撐浪費,而它本身就是製造破壞。 反思「常理」 若社會能先拆解經濟發展的迷思,放開使用核能可滿足高速經濟發展的金科玉律,那麼往後就有更多空間去思考關於人類發展和能源使用的可能。當然,這篇短小的訪問當然不能整全地反映文化研究、和平學等人文社會學科是如何看待核與人的關係,但亦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引起同學的關注和討論核議題。有關中大核關注日的一連串活動,詳情可見於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網頁:http://www.crs.cuhk.edu.hk/en/activity_detail.php?id=220&parent_id=27,或留意文化廣場的宣傳海報與橫額。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二 × 5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