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報社社工

罷課跟街頭衝擊、堵路等行動相比,是很和理非的。相信有不少同學會有疑問,以罷課作為抗爭手段是否合適,或能否迫使政府回應。筆者的答案是YES,在今日香港,一場成功的罷課絕對有能力扭轉頹勢。

罷課就要是打破日常

筆者相信,若然既有體制能夠如實反映市民的聲音,那根本不需要搞甚麼社會運動。正正就是體制失效,市民才要擺脫日常秩序,上街抗議發聲。 罷課也是同一道理,只是場景換成了校園,參與者換成了學生。因此罷課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打破校園的正常秩序。大量學生不願留在課堂之舉,本身就是對日常的反抗,明確地作出表態︰我們絕不會無視社會現狀,我們要以行動以示不滿。

顯然,成功的罷課將深切地影響到校園內的其他學生。他們不論是政治冷感,還是思考不多、身懷恐懼等,也無法避免罷課的氛圍。Reg了科的同學選擇不上課而在放break時入課室宣傳、數百位同學集合在烽火台唱歌、早上火車站一條長長的picket line(糾察線)橫越整個嶺南場……在這環境下,支持運動但未算投入的同學,會更容易意覺到自己可以參與。本來不太可能參與的同學,意識到身邊不少同學都投入運動後,理應有更大動力,與及更多渠道獲取罷課資訊。從陌生到了解,到慢慢摸索自己身位,最後敢於與眾同行,嘗試出一份力。

另一方面,罷課與周末一整天的遊行或衝擊完全不同。一般遊行最多只是影響某一區某一時段的交通,有後續的衝突的話可能到夜深,但總會有回歸平靜、日常的時候。持續的罷課卻是從不間斷、長久地滲在校園與香港各區的生活中。背後是一份堅持和執着,以及能夠逐漸影響社會的期望。當有一日,鄰舍間閒談到自己上中學大學的子女,無可避免地就會觸及到罷課這件大事,以及他們的感受。他們不能只從電視電腦上看畫面、聽消息,而是不得不正視那些所謂的「暴徒」、「激進份子」,有可能就是生活在香港、在身邊的人。

別輕看了這些細碎的日常。有天水圍的家長擔心讀高中的子女罷課時有危險,不得不落街親自接放學。黃大仙的街坊在一個放催淚彈的晚上後,才知道自己生活的社區有這麼多同路人。有時正是發生在身旁的一次行動、一聲加油,令我們踏出最需要勇氣的第一步。

罷課可支援其他行動

罷課不只是拒絕上課,還要求學生投放時間精力在運動之上。筆者認為,本來就投入運動的學生會較容易找到自己崗位,關鍵是要協助那些未能全力參與,或不完全同意激烈抗爭手段的學生。不難想像,許多學生非常同情抗爭者,理解他們的政治訴求與無奈,但基於現實種種壓力而沒法投身,或僅能參與一兩次集會。而另一些同學可能對肢體暴力、破壞行為比較反感,但願意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這些都是可以被說服的潛在對象。

罷課正正提供了一個契機︰顛覆校園的正常秩序,令正常的教學無法進行,騰空大量的人力與時間,在一般較難行動的時間——平日上午和下午——繼續推廣和抗爭,向大學、警方、政府等施壓。例如,同學可以繼續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不合作運動,延續暑假的種種抗爭。試想像,一個小學系、一個年級學生如果有十數人罷課,也就等於有十數人可以善用原本的上課時間,在社區擺街站、堵塞港鐵入口等。只要參與的學系愈多,願意投身的同學愈多,罷課的時間愈長,運動就愈能遍地開花,為運動持續地提供彈藥。

然而必須注意,中大沒有樹仁一般寬容,罷課很可能被視為缺席。妨礙上課也不是沒有風險的,學系可以拒絕為學生補課,或要一年後才再開辦同名課程,影響學生的學業計劃。而要把風險降低,最佳做法就是令更多學生參與,一同向校方談判和爭取。舉個例,我們可以組織同學,要求中大正面回應新聞稿「百萬大道集會風險極高」的說法;邀請校方高層公開對話;在行政與學科上通融,給予學生最大支援。這些要求也許不容易滿足,但有足夠數量的同學一起集會、發聲,製造公眾和形象壓力,事情就易辦多了。同時,同學可以多花時間與學系教師、職員相約溝通,談論自己的想法與擔憂,找出雙方可以接納的方案。請不要忘記,盡力爭取教職員的支持,也是運動的重要一環。

簡而言之︰人數是關鍵,人多好辦事。

罷課的社會意義

學界今次罷課如果能夠維持數個月,雖與罷工不同,它不能直接衝擊香港經濟,但亦必然有 深厚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概括地說,罷課會令大學行政工作大增,窒礙校園的正常運作,間接向政府構成壓力。若然大量學生未能準時畢業,未來的中高端勞動市場會有相當壓力,對香港經濟亦是一大隱患。

另一方面,罷課本身就代表著學生——香港的未來棟樑——已無法忍受對政府的失望。學生展示莫大的決心與勇氣,期望社會大眾看在眼內,能感受到他們的堅持與承擔,更容易從既有的生活中走出來,反思現時社會的問題,從而組織更大更廣的社會運動。

事實上,由六月初到現在,民間聲音從「撤回草案」擴展至五大訴求,後來更有警權、性暴力、隱私等議題,無間斷地要求政府回應。各種抗爭行動也愈來愈頻密,從每個週末的兩三次大型遊行,到近乎每一天都有一場抗議示威。可以說,運動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長期的罷課就如補充劑,為僵持已久的運動增加反抗力量,甚至擴大戰線,讓更多市民認同和參與。

結語

筆者認為,若然這次罷課真的能做到長時間、高參與率、高強度,那絕對是一場成功的罷課。就算未臻完美,如果能夠引發身邊更多人關注,帶動更多未來的行動,那也是為整場運動貢獻良多。我們毋須過於期待,亦不應妄自菲薄。時間來到這刻,大家絕不能止步於此,必須盡力一試!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