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四起——各院校如何應對2012學制改革 校園, 10年10月號 文:鄭智浩 由於如〈UGC摺埋:教資會如何干預學術自由〉一文所言,全部資助大專院校都要受教資會的「控制」,都要參加教資會的學額競逐遊戲,又因為從2012年起香港將推行大學四年制,因此,〈理念多多,細節唔多〉中描述的收生辦法和課程結構的轉變及其引伸的問題,不只會在中大出現,也會在其他院校發生。我們或許能從以下四所院校的情況,思考中大推行大類招生的利弊得失,並找到教資會影響各院校決策的蛛絲馬跡。 理工大學 在新學制下,理大的每個學系將撥出約20%學額作大類招生,其餘學額則維持現有的學科為本收生。然而,跟中大或港大的以學院為本收生不同,理大的大類收生將以「廣泛學科」(Broad discipline)作單位,一個學院或會有多於一個「廣泛學科」。隨「廣泛學科」入學的新生在入學半年或一年後須選擇主修科目,各科目將無學額或門檻限制。這種收生模式,能避免同一學院內本質相異的學科不必要地混在一起之餘,也能避免新生在摸索志趣時面對不必要的競爭和壓力,值得借鏡。惟資源分配的潛在問題(如隨「廣泛學科」入學的新生一窩蜂選擇一兩個學科)仍是計時炸彈。 教育學院 這一兩年,教院忽然加開了一堆新學科,如語文研究文學士(中文/英文主修)、全球及環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創意藝術與文化文學士 (視覺藝術/音樂)等,不禁令人懷疑這是否跟提升學額競逐中的「競爭力」有關。而由於新舊學科內容有所重疊(如語文研究文學士,實際就是去除了教學訓練的教育學士課程),學校又沒補充人手,教師的工作量增加,教學質素亦受到影響。事實上,學科數量的膨脹可能跟教資會的影響有關,因為當教資會去年否決教院升格為大學的申請時,亦曾「建議」教院發展為多學科院校。 嶺南大學 嶺大三個學院中的商學院和社科院已採用了統一收生辦法,而剩下的文學院則打算於2012年起推行統一收生。雖然文學院統一收生的消息是最近才傳出來的,但事實上,校方早於2006年已開會通過此一決定。除了一直隱瞞決定,校方直到現在仍未公佈有關課程內容和收生細節,令不少學生感到不滿,並要求校方「重新」進行諮詢(其實校方從未對此進行諮詢)。文學院不少學科(如文化研究和翻譯)本質各異,亦是推行統一收生的問題之一。 浸會大學 浸大曾表示傳理學院會於2012年起進行統一收生,取代現有以學系為本的收生方法。各學科將設有學額限制,學校會根據同學首兩年的成績和個人意願分配學科,而同學在第三、四年才會專注於學科(如廣播新聞、電影電視、公關及廣告等)的課程。此計劃廣受教授和學生的批評,因此它不僅會削弱學系權力,令學院權力過剩,更會徒增學生的壓力和同儕之間的競爭,以及令部分學生不能入讀心儀的學系。浸大傳理學院最終會否進行統一收生,在此刻仍是未知之數。 結語 在2011年初,各院校將向教資會提交2012-2015年的學術發展建議書,我們在未來幾個月要做的,是要求學校公開大類招生等學術發展建議的詳情,讓師生參與討論和諮詢,務求令建議更符合學生和老師的利益。但是,從長遠計,教資會必須進行改革,例如減少來自工商金融界的成員而增加不同學系的學者,公開其決策過程,使之變成法定機構並設立上訴機制等。否則,所謂院校自主、大學理念,永遠只會是口號。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3 − 二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