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難在家人、朋友、同事間,聽說過有人患上了青光眼,特別是中年人及長者;然而,即使是兒童,一樣可以患上青光眼,單單在香港,就約有十二萬名青光眼患者。
事實上,青光眼還可以分急性、慢性,早期、晚期,病情可以有很大分別。例如急性青光眼病人會有相當明顯病徵,可以出現頭痛、嘔心、眼紅、眼腫、視力大減、看燈光時見到光環等症狀,但慢性青光眼病人可以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周邊視力一點一點被「蠶食」,直至影響中央視力(我們認人、看電話都依賴中央視力)才發覺。大家要謹記,被青光眼「食走」的視力是不能恢復,這跟另一種常見眼病白內障不一樣,病人只要進行晶體更換手術,在正常情況視力已可以有明顯改善。
眼科醫生會因應病情為青光眼患者建議不同選項,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減眼壓,確保視覺神經不再受損。減眼壓的法則是「開源節流」,讓眼內房水(不等如淚水)排得更暢順或減少房水分泌。
若果病人處於早期,所需減眼壓幅度不太大,一般只需落藥水,這是治療光譜的一端。不幸地,有些病人情況較嚴峻,所需減壓幅度大,有可能需要進行傳統手術(像是小樑網切除手術)。因為有傷口,具入侵性,風險會較高,處於治療光譜的另一端。在兩端之間,還有激光治療和近年出現的微創手術。
青光眼微創手術主要是透過植入極微細的導管,以加速排走房水,從而控制眼壓。為求達致降壓目標,同時植入兩條導管也不罕見。好處是傷口小,過程快,復原時間比傳統手術短,風險亦較低。
當然不是所有青光眼病人都適合或需要進行這種治療。一般會建議給四類病人:需要降眼壓幅度屬於中等、同時需要做白內障手術、不願進行較高風險眼科手術、不宜進行較高風險眼科手術(例如:只剩下一隻眼的視力)。你可能還會關注青光眼微創手術的潛在風險。像是有可能手術過後,導管有機會出現移位,但這些情況相對罕見,亦可以適當處理。
如果你對這種治療感興趣,我相信你的眼科醫生樂於和你分享更多重要資訊。
撰文:譚智勇教授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廷伸內容 >
熱 門 影 片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4305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06/Dr-Chong-pic-2_resized-min-e1530616301473.jpg)
莊金隆醫生講解甲狀腺眼病治療方案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4305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07/DSC_3885-min.jpg)
譚智勇教授拆解白內障手術過程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4305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06/DSC_1867_TUNED-min-2-e1530616048401.jpg)
梁啟信教授分析青光眼斷診及治療新趨勢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4305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03/DSC_31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