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點作為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負責最重要的中央視力,所以大多數的「黃斑點病」都會對視力做成一定的影響,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便是「黃斑前膜」 。近年有研究顯示,香港大約有150,000至200,000人患上此眼疾。
你想像,你的視網膜就像一張白紙,而在這張白紙的中心位置便是你的黃斑點。我將會貼一塊透明膠紙在A4紙的中心,而那塊膠紙將會代表著你的黃斑前膜。請留意,這塊膠紙並不是普通的膠紙,而是一塊會收縮的膠紙。當膠紙收縮的時候,被它貼著的A4紙亦會自然地皺褶起來。就著以上的比喻,黃斑前膜便是一塊生在黃斑點上面的薄膜組織。隨著時間,薄膜組織的加厚及收縮會引起黃斑點的皺褶,而導致視覺扭曲。
黃斑前膜的高危族群
黃斑前膜可以發生在完全健康的人身上(原發性)。不過某些情況也會令患繼發性黃斑前膜的機會增加,例如糖尿病、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穿孔或其他玻璃體視網膜疾病。曾經接受過視網膜激光、冷凍或手術等,也會增加患上黃斑前膜的機會。當然,眼球曾經受過外來的創傷亦會令患病風險增加。大多數患原發性黃斑前膜的人士都是五十歲或以上,而年紀越大,患病的機會便會越高,雙眼同時被影響的機會高達20%。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實証方法能夠預防患上黃斑前膜。同樣地,患病後亦並沒有可以減慢惡化速度的方法。現在唯一可以令黃斑前膜消失的方法就是動手術。雖然沒有預防的方法,但筆者希望透過解釋這個病的症狀,讓大家能及早發現及求醫。
黃斑前膜常見病徵
以下是一些黃斑前膜的病徵:視物變形(直線條顯得歪曲)、視物變大或縮小、出現雙重影像及中央視力減退等。一般人也可以利用「阿姆斯勒方格」(亦稱為格仔紙)作自我檢視,令自己較容易發現到視物有變形的跡象。當你開始留意到有以上所提及的症狀時,便需要找醫生求醫。醫生有機會利用光學相干斷層掃瞄 (OCT),來分析視網膜在不同層面被影響的程度。不過黃斑前膜是個很個人化的病,所以不能單靠等級或掃瞄的結果,來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做手術。一般而言,輕微的黃斑前膜只需要定期檢查及觀察便可,而比較嚴重的個案才需要施手術。
玻璃體切除術
治療黃斑前膜的手術稱為「玻璃體切除術」。手術可以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在眼白(鞏膜) 的位置開三個大約0.5-0.6毫米直徑的小孔,通過這些小孔,醫生會放入玻璃體切除器清除大部分的玻璃體,然後再利用鉗子將前膜剝除。如果病人已經患上白內障,醫生亦會同時進行超聲波乳化白內障切除術並植入人工晶體。手術所需的時間視乎前膜的黏性及質地,黏性強而易碎的前膜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剝除。週邊視網膜的穩定性也會影響手術的長短。
如果進行手術時發現視網膜有退化、穿孔或脫落等現象,醫生亦會同時進行修補程序。近年,醫生在做手術時會在情況許可下,盡量把內界膜一併剝除,務求將手術後黃斑前膜復發的機會降低。隨著技術的進步,手術的安全性亦已大大提升。大多數病人在接受手術後,也可以達到有穩定視力及預防惡化等目標。
撰文:霍頌天醫生
廷伸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