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沖繩,可能你會想到海灘、日落、水上活動等……可是,對於不少研究抗衰老的科學家來說,沖繩人的長壽秘訣可能令他們更感興趣。傳統沖繩人維持着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的習慣,平均癡肥比率及糖尿病人口甚低,平均壽命亦在日本全國之上。間歇性斷食和抗衰老存有因果關係嗎?
上年12月就有一份有關間歇性斷食的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當中提供了更多有關這習慣對人體有益處的理據。早在90年代,就已經有研究指出,人體衰老是因為細胞被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氧化及破壞所致,而限制熱量頻密攝入,相信是透過減低人體內的自由基而對健康產生益處。
此外,根據從動物及人體的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對健康產生的益處還包括降低胰島素抵抗性(Insulin resistance)、改善葡萄糖調節、提升抗壓水平、抗炎症等。進一步來說,基於從動物模型的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 studies),多種慢性病,像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腦部神經退化疾病,間歇性斷食看來都可能具有穩健的緩解功效。當中的原理可能是與降低胰島素抵抗性有關。
如何進行間歇性斷食才算穩妥見效呢?在人類中,研究最為廣泛的三種間歇性斷食方案是隔日進行、5:2間歇性斷食(每周進行2日)和每日限時進行(像是每天有16小時不進食)。原來每周一天或多天顯著減少熱量攝入(如減少至每日500至700卡路里)的進食,可使人體內的酮體(Ketone bodies)水平升高。酮體不僅是斷食期間的能量來源,而且還是對細胞和器官功能具有實質影響的重要信號。
另外,有一個實驗,在100名過重的女性之中分成「5:2間歇性斷食組」和「限制卡路里攝入組」,縱使結果發現體重跌幅接近,但研究人員觀察到「5:2間歇性斷食組」在胰島素敏感度和減少腹部脂肪表現更佳。因此研究人員相信間歇性斷食之生理效益是基於較長時數的斷食,而非單純總能量攝入的多寡。
下一篇,我會探討間歇性斷食的方法。
撰文:譚智勇教授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廷伸內容 >
熱 門 影 片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5928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9/02/maxresdefault-26.jpg)
譚智勇教授教白內障病人嚴選人工晶體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5928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9/01/maxresdefault-11.jpg)
任卓昇醫生講解兒童近視加深治療方案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5928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09/maxresdefault-18.jpg)
梁啟信教授分析青光眼治療選項
![](https://webarchive.lib.cuhk.edu.hk/20220417015928im_/https://www.ovs.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20/01/injection-for-patient-e157794073963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