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眼睛的周邊有時候可能長出大小不一的痣、瘤或色斑。不少人或會對這些腫塊掉以輕心,但一不留神,可能忽視眼皮癌的出現。根據以往經驗,很多患上眼皮癌的病人,最初只是因看到眼皮周邊出現痣或色斑,覺得儀容受影響,於是找醫生要求把增生切除。當醫生把切除的標本送交病理科醫生化驗,才發現屬癌細胞,病人始驚悉原來自己患上了癌症。
其實不少眼皮癌都有迹可尋,例如在眼皮周邊長出痣、瘤或色斑 (圖一),而且在短時間內急速長大,甚至出現潰瘍或流血,便有可能是眼皮癌的徵兆,應盡快求醫。另一方面,即使眼皮痣年輕時已形成,但是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亦有機會是出現惡性病變,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圖一
眼皮癌分很多種,研究指出,本港最常見的眼皮癌是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佔超過七成的眼皮癌。不幸中之大幸,是基底細胞癌生長和擴散速度相對比較慢,因此能夠徹底根治的機會通常比較高。然而,眼瞼皮脂腺癌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則是一種可怕的眼皮癌。這種眼皮癌的外型和徵狀跟生眼瘡即俗稱生眼挑針十分相似,因此無論病人還是醫生也可能誤以為只是普通眼瘡,結果容易延誤診斷,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不少眼瞼皮脂腺癌確診時,癌細胞不但已經侵蝕眼皮和眼球組織,甚至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有機會致命。
要治療眼皮癌,醫生一般會安排病人接受一站式手術,即是在同一手術期間先由整形眼科醫生把腫瘤切除,然後馬上交予病理科醫生化驗,待確定所有癌細胞被切除後,再由整形眼科醫生為眼皮整形。由於傷口可大可小,醫生有可能需要借用或移植身體其他組織以重整眼皮。部份眼皮癌患者亦可能需要接受腫瘤科醫生評估,確定癌細胞沒有出現擴散或轉移。
陳伯伯今年75歲,他留意到右眼眼皮近鼻樑位置出現兩個大小不一的傷口,但他幾乎肯定自己並沒有弄傷該位置(圖二)。由於覺得不是甚麼大問題,因此他並沒有理會。然而過了數星期,傷口仍然沒有癒合的跡象,於是他便到住處附近的藥房購買藥膏塗於患處。但是傷口情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潰瘍和出血,此時,他終於決定向眼科醫生求助。
圖二
眼科醫生憑經驗,馬上斷定出這並非一般傷口,並立即安排抽取組織化驗,結果證實陳伯伯患上基底細胞癌,需要盡快接受手術。於手術期間,醫生先把整個潰瘍切除,並送交病理科醫生化驗。經病理科醫生確定所有癌細胞被切除後,醫生再把缺口修補。由於牽涉範圍不小,不能直接把缺口以手術線縫合,因此需要從上眼皮轉移部份皮膚覆蓋缺口。手術後,陳伯伯還要定期覆診,確保癌症沒有復發。
根據研究指出,本港的眼皮癌最常發生在年長人士身上,從四十五歲起,患上眼皮癌的人數會明顯增加,一直到了八十五歲左右甚至出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雖然眼皮癌多出現在長者身上,但近年此病也有年輕化的迹象,有二十多歲的病人亦確診患上眼皮癌,需要接受手術把癌腫瘤切除及重整眼皮。專家估計此病年輕化與我們多了參與戶外活動有關。事實上,太陽的紫外線與多種眼疾的成因有直接關係,包括眼皮癌。因此,在太陽猛烈的日子,大家外出時應戴上太陽眼鏡遮擋紫外線。此外,如果有眼皮癌的家族史,即如果家人曾經患上眼皮癌,確診此病的機會亦會比其他人高。
眼皮癌若能被及早發現及即時進行手術切除,一般治療效果十分理想。但若患者諱疾忌醫,拒絕治療,腫瘤會長大,侵蝕眼皮及眼球組織,更可能出現擴散。因此,眼皮癌症狀絕不能被忽視。
撰文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麥兆婷
原文:信報財經新聞 健康生活專欄 (出版日: 202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