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甲狀腺亢進的病人當中,有30%至50%的人會出現相關的眼睛症狀,俗稱「甲狀腺上眼」。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並不一定只出現在甲狀腺亢進的病人,也可能出現於甲狀腺功能不足,甚至甲狀腺素正常的人身上。
研究發現,甲狀腺眼病跟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沒有直接關係。很多時候,即使甲狀腺病受控,甚至切除甲狀腺後,患者其眼病的病情及病徵都有可能持續,甚至變壞。甲狀腺眼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成年人眼眶病,是一種免疫系統異常引發的眼腔組織增生炎症反應,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6倍,並且主要發生於在職年齡人士身上。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甲狀腺功能控制不穩定或有吸煙習慣,甲狀腺「上眼」機會便會更高,病情會更難控制。
為何會有甲狀腺上眼?甲狀腺病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身體內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及刺激甲狀腺,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現時醫學界對甲狀腺眼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據估計,甲狀腺眼疾中眼睛的變化,也是由於自體免疫抗體及淋巴細胞攻擊眼部周圍組織,使眼外肌肉和脂肪組織發炎、增生及肥大並起疤而致病。
甲狀腺上眼主要臨床表現
甲狀腺上眼有何症狀?甲狀腺眼病會令眼外肌肉和脂肪組織發炎、增生及肥大,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凸眼、眼皮紅腫、重影、畏光、眼紅、眼乾症、流眼水等。而嚴重的甲狀腺眼病,可以引致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包括:眼外肌肉和脂肪組織脹大並壓着神經線、角膜潰瘍或繼發性青光眼,如未能及時治療,可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害,甚至失明。
為何甲狀腺上眼會有重影?甲狀腺眼疾常會造成眼外肌肉及附近軟組織發炎、增生並纖維化,而導致眼外肌的平衡不良,這種現象便會造成重影。有些病人會在看正前方時(第一眼位)便看到重影,其他病人則會在第二眼位,即左右上下某個方位才看見重影。
如何治療甲狀腺眼疾
如何治療處於活躍期甲狀腺眼疾並出現重影的病人?一般來說,活躍程度泛指發炎,即按紅、腫、熱、痛等表徵對症下藥,包括:
- 類固醇:全身性高劑量類固醇是現時國際認可第一線用藥,分為口服或靜脈吊劑,可抑制炎症與水腫,減低症狀及控制眼腔組織增生、出現疤痕及視神經受壓的機 會。臨床研究顯示,靜脈吊劑療效 (大概八成) 優於口服類固醇 (大概六成),且更少副作用。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副作用包括短暫性失眠、情緒錯亂、骨質疏鬆、 骨枯、胃潰瘍、肌肉無力或庫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誘發肺結核和肝炎復發, 以及血壓和血糖不穩定。在輸液過程中,已經很少會出現短暫性心臟節律紊亂。一般在高劑量類固醇吊藥期間,醫生亦會替病人接上一個心臟監視器。
- 眼眶放射電療:利用X光局部照射眼球後方的發炎組織,處理炎症,特別對重影有幫助。眼眶電療一般與全身性類固醇共用 (雙聯) 治療。使用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包括:短暫性的結膜炎及眼瞼紅腫。使用滋潤眼藥水和全身性類固醇後便能得以改善。放射治療加上全身性類固醇可能會稍微增加病人加快出現白內障,但實質比率不明。在本院過往20年治療經驗及50多年的文獻記載,甲狀腺眼眶放射治療未有引起嚴重及永久視力損害的紀錄。但是,放射治療會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惡化, 故此放射治療並不適用於患有「糖尿病上眼」的患者。
- 免疫抑製劑 / 生物製劑:如果病情嚴重(例如高活躍度或出現初期視神經病變)或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或併發症,醫生可能會考慮加用短期口服的免疫抑制劑 (即三聯治療)來控制病情 。
何謂重影治療三重奏
最新國內外研究顯示,類固醇吊劑聯合眼眶放射治療(即雙聯治療)或再加上免疫抑制劑(三聯),不但能減低甲狀腺眼病的活躍度,更能改善甲狀腺眼引起的斜視問題。
現時筆者所接獲本地甲狀腺眼病個案超過七成以上屬低活躍度,就算在病發早期,臨床活躍度指數仍不達國際治療的最低標準。中大發現早期出現重影的患者,在高階磁力共振下發現眼外肌有發炎現象,對雙聯或三聯治療會有一定程度反應。
除雙聯或三聯治療,現時醫學界尚未有藥物能改善眼肌運動功能及減輕複視,有重影的病人如不想接受手術或在等待過程中,可嘗試以下三部曲:
- 稜鏡:在眼鏡上使用稜鏡或將稜鏡磨加入鏡片,或可幫助雙眼位置重獲平行,以減輕重影。一旦斜視幅度太大, 稜鏡的幫助則比較有限;
- 肉毒桿菌(Botox):肉毒桿菌毒素是有藥效的化合物,由一種名叫 Clostridium Botulinum的細菌所產生。肉毒桿菌在運動神經末梢阻截人體天然的神經遞質釋放,令有關肌肉放鬆,能治療多種因肌肉過度收縮的疾病。注射肉毒桿菌可令病人受限制的眼外肌肉放鬆,讓眼球復位。病人接受注射時要局部麻醉,效果因人而異,一般約持續3個月左右。不想開刀的患者可接受此項重複性、數個月打一次針的治療方式。風險包括:出現眼皮下垂,過矯或不足而出現高低眼。斜視幅度較大或多條眼外肌肉受影響,亦未必適合接受肉毒桿菌治療;
- 遮蓋眼睛:如斜視幅度較大的病人則可能要遮蓋其中一眼以減低複視。
斜視矯正手術不一定能讓眼球完全正常
斜視矯正手術透過調節眼外肌的位置及長短,讓眼球復位。手術一般能夠減低患者正前方及下方的重影複度,惟不一定能讓眼球運動完全恢復正常,並有以下事項要注意:
- 必須等患者甲狀腺功能維持正常達6個月以上方可考慮手術;
- 斜視角度6個月內不變,因為太早替病人施行手術,術後斜視情況有機會發生變化。所以,一定要待病情穩定和不活躍,方可考慮進行手術;
- 如果複視的角度太大或太複雜, 未必能透過斜視手術處理通常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 病人如有其他矯形手術如眼凸、 眼瞼退縮,可按情況分階段做眼眶、眼肌及眼皮之矯形。
凸眼程度嚴重者可考慮進行「眼眶減壓手術」
傳統手術需要在眼皮直接開刀,而嶄新微創無疤眼眶減壓手術已發展至透過鼻腔放入內窺鏡及手術工具,將眼眶部份骨頭敲碎,或從結膜切口,能修正凹凸眼及三白眼之餘,因手術不經皮膚切入,故皮膚表面不會留下傷口或疤痕,因傷口細、出血量減少,可加速康復時間及減低後遺症風險;相關減壓手術每年都做50至100宗,不算罕見。
甲狀腺眼病是相當複雜的疾病,它引致的重影更是很難根治。現時研究方向是及早診治、及早以非手術治療穩定病情,減低眼外肌的纖維化,從而減低手術的需要及提升手術的效果。治療甲狀腺眼病需要耐性,病人要和醫生建立互信的關係才能與醫生攜手解決問題。
撰文:錢嘉儀醫生、莊金隆副教授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延伸內容 >
港台:莊醫生介紹生物製劑改善甲眼病情成效
甲狀腺眼病分期醫治好重要,開刀可改善眼凸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