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眼科醫生表示,你有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他會和你仔細商討,植入一種最合適你眼睛狀況(像是眼球長度和角膜弧度)及生活形態的人工晶體。
在上一篇文章,我簡單分享了單焦距人工晶體和多焦距人工晶體的好處及限制,也表明了人工晶體不是款式越新穎、價錢越高昂,效果就會越理想,特別是本身患有青光眼、黃斑病變等病人,他們在決定採用哪一類人工晶體的時候更要謹慎。
若然你本身有散光的問題,你的眼科醫生或許會建議你透過植入一類特製的人工晶體來一併解決。沒有散光的眼睛像是一個全圓的球體,而帶有散光的眼睛則變成了橢圓形,某一個方向的弧度偏大。要處理,你可以選用帶有散光度數的人工晶體。手術前,視光師會為你準確量度角膜的弧度,了解哪裏最大、哪裏較平;動手術時,眼科醫生亦會把這個人工晶體置放在合適的角度及位置,從而發揮減少散光的效果。可是你也需要留意這類人工晶體的限制,一般只可以改善約500度以下的散光。另外,由於要穩定人工晶體的位置,完成手術後的兩個星期,病人有需要倍加留意自己的動作不能過大,所有劇烈而有機會震動頭部的運動也需暫停,即使咳嗽、打噴嚏也要盡可能放輕。
市面上還有一種稱為「黃鏡」的人工晶體可以讓大家選擇。理論上,長期接受大量藍光或可能加速黃斑的退化,而黃斑是我們十分重要的眼睛組織,位處視網膜的中央,擁有全視網膜密度最高的感光細胞,幫助我們清晰看到景象的顏色和細節。有見及此,一些品牌便研發出黃鏡人工晶體,目的是濾走部份藍光,從而希望達致保護黃斑的效果。你不用擔憂採用這類黃鏡後,所看到的景物統統都會偏黃,可是,目前黃鏡的效能仍欠足夠的科學實證,你可以向你的醫生了解更多。
最後,也有一些人工晶體可植入前房位置(角膜和虹膜之間),或是用針線固定於鞏膜位置。新設計的虹膜固定晶體也是特別為囊袋不穩的白內障患者而設。
撰文:譚智勇教授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延伸內容>
譚智勇教授深入淺出拆解白內障手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