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是眼球後部內的一層感光組織,上面佈滿血管與神經。視網膜血管運送氧份和營養,是許多眼部疾病的病變部位,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病變和深近視性黃斑病變。「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是目前評估視網膜和脈絡膜血管系統是否出現病變的常見眼科檢查。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是將螢光劑由手的靜脈導管注射到體內,螢光劑會經過靜脈血管到心臟,再由心臟經動脈循環到全身。當螢光劑由血流帶到眼內,螢光劑的流向變化可用一種專業的相機拍攝(圖片一)。若是視網膜的血管出現病變時,螢光劑會滲漏到視網膜,從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出檢查結果。當血管出血時,螢光劑會流出血管;有不正常血管出現時,螢光劑則會有不正常的聚積及顯影等,從而評估視網膜的病變。雖然眼底螢光血造影能夠直接觀察血管結構和血流的動態性,但因為需要將螢光劑注射到體內,所以可能產生併發症(如噁心和過敏反應)。此外,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價格較昂貴,操作過程亦非常耗時(整個過程需20-30分鐘)。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 OCT-A)是一種新型的視網膜血管成像技術,可以突破傳統血管造影的一些限制和缺點。OCT-A原理是通過先進的圖像處理方法去處理常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的圖像。常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對視網膜作出高解像的橫切面掃描及三維立體影像。先進的圖像處理方法能從常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的橫切面圖像,識別出血液細胞隨時間移動的軌跡,從而達到血管的三維造影 (圖片二)。由於OCT-A的解像度高(大約5微米) 和成像快速 (少於10秒) ,不同的視網膜毛細血管網絡都能成像 (例如表層和深層的視網膜毛細血管網絡) 。由於OCT-A無需將螢光劑注射入血管,高解像度、快速成像和操作簡單,相信OCT-A將來會越來越多被納入眼科檢查中。此外,OCT-A也可以與OCT相結合 ,醫生可以更全面地清楚檢視和評估視網膜的橫切面結構和血管的病變部位。
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評估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在本港以至全世界患病趨勢持續上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俗稱「糖尿上眼」)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眼科疾病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約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可使視網膜血管發生病變,視網膜組織因缺氧而引致水腫及神經壞死,並且生長出異常脆弱的新生血管,甚至出血、組織增生。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沒有症狀,若一旦視網膜出現病變症狀已是中、後期,亦難以阻止視力迅速退化甚至會出現致盲,所以預防與及早發現是十分重要。最新的臨床研究顯示,OCT-A在沒有使用螢光劑下, 仍能夠檢測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血管病變 。黃斑區是位於視網膜感光細胞層中央,負責最重要的中央視力,而且控制著我們能否閱讀、駕駛汽車、辨認面容或顏色及細節地看事物。黃斑區的血管病變會對視力造成明顯的影響。OCT-A能簡單和快速地讓醫生檢視和評估黃斑區以及視網膜其他區域血管的病變。
此外,最新的臨床研究顯示 OCT-A還能夠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能檢測到糖尿病患者眼部的血管變化,表明 OCT-A可以有機會識別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展風險較高的眼睛。由於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能識別這種風險信息將增強醫患溝通,並增加治療和預防措施。例如,醫生可以鼓勵高風險患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以改善血糖和控制血壓, 也可以制定具體的藥物治療方法,以進一步降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展和視力喪失的風險。
撰文:張艷蕾助理教授 翻譯:唐昉曜博士研究生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廷伸內容 >
TVB 《看出過未來》:人工智能在眼科診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