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資料顯示,2000至2007年期間,非計劃再度入院率由7%增加至9.6%,其中60歲以上的佔四分之一;另外,60歲或以上的人數佔全部入院病人人數的比例,已由2005的 52.1% 增加至2007年的 56.6%,對龐大的醫療成本影響甚殷。研究發現,大部份的長者往往因缺乏藥物管理、復康知識、社交支援導致影響健康而再度入院。為協助有關之長者,救世軍、伊利沙伯醫院及香港理工大學早於2005開始,以試驗性質推行「離院病者社區支援先導計劃」,旨在為獨居或日間獨居長者提供一站式的離院支援服務。

    本項目為「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的社區計劃之一,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救世軍於2008年與伊利沙伯醫院及香港理工大學聯同7間地區社會服務單位,於油尖旺、竹園、黃大仙、紅磡及九龍城區推行為期兩年的服務及研究項目-「流金頌社區計劃 - 長者安心樂回家」以支援離院長者返家後的適應及需要,透過為他們提供評估、資訊及慰問,提升其自我照顧能力,並能安心在熟悉的社區生活,最後減少非計劃再度入院情況的出現。
    計劃推展時間
    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
    預期成效
    (1) 計劃預期藉著醫療界、社會服務界及學術界的三方協作,建立伙伴關係,以推動「長者安心樂回家」的離院支援服務,並建立一項具本土特色、可持續支援離院長者的過渡性護理服務。
    (2) 透過無縫的過渡性護理服務,減少長者非計劃再度入院率。

       單張
       「長者安心樂回家」計劃分享會暨義工嘉許禮 (31/7/2009)
      - 海報
       「樂回家」期刊 ( 1, 2, 3 )


    流金頌社區計劃 - 長者安心樂回家
    • 地址:

      電話:
      電郵:
      網址:
    • 九龍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地下D舖
      2782 1334   傳真: 2782 66453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http://ssd.salvation.org.hk/ccp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9:00 –12:30;下午1:30 – 5: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 計劃目標和對象


    • 長者: 評估離院長者之身、心、社狀況,培訓社區義工提供支援,以提升長者出院後的自我照顧能力,減少非計劃再度入院的情況。
    • 醫療、學術及服務團體: 透過跨界別伙伴機構的合作,攜手探索及發展可持續支援離院長者的過渡性護理服務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

    計劃內容


    • 計劃以長者離院後的28天作為支援時限,著重「社會資本」的理念,並以自1975美國廣用的"奧馬哈系統" (Omaha System)作本計劃的個案評估及服務介入藍圖;亦透過醫、社、學術團體跨界別協作,為有需要之長者提供支援服務,協助長者出院後的各種適應問題,提升其自我照顧的能力及信心。

     
     

    義工訓練


    • 由註冊社工、資深護士及大學講師提供為期3節,共9小時的義工專業訓練課程,課程以課堂形式授課,包括討論、提問及示範學習等的互動教學形成進行,內容包括:
      1. 探訪技巧及社區資源介紹;
      2. 家居安全及食物安全的知識;
      3. 家居安全及食物安全檢查表的使用;
      4. 計劃服務內容介紹;
      5. 評核測試:所有義工完成訓練課程後,必須參與評核測試,合格者方可登記成為「長者安心樂回家」義工。

    學術研究


    • 參加是次計劃的730位離院長者,會被邀請參與由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的研究計劃,研究範疇包括檢討本計劃所進行的過渡護理服務模式對參加者身、心、社的改善狀況。

    參加資格

    參加者資格

    義工資格

    • 60歲或以上的獨居或日間獨居長者
    • 伊利沙伯醫院的離院長者
    • 懂得或明白廣東話;
    • 沒有明顯的行為問題(如精神病、情緒不穩)
    • 居住於油尖佐旺、黃大仙、竹園、九龍城及紅磡
    • 出院後四星期內居於香港
    • 沒有參與社區上的指定復康服務/計劃
    • 沒有嚴重聽覺障礙
    • 並非長期卧床

     

    • 身體狀況良好,行動自如
    • 具基本的閱讀及書寫能力 
    • 能參與定期的分享聚會
    • 願意跨區服務
    • 願意服務離院長者
    • 願意遵守義工守則

     






    -下載: 簡報 |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