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安寧頌
安寧服務培訓及教育計劃
個案:周先生
對應何時展開預設照顧計劃的分歧
簡介:本片旨在通過臨床倫理案例的分享,探討醫護人員在面對道德困擾時,可以如何分析及打破困局。
00:11 臨床倫理案例分享
05:58 個案評論分析
06:20 怎麼知道護士的建議對病人是否最適切?
06:40 主診醫生甘醫生是否錯了?
07:22 病人的問題只是關乎「雙正壓呼吸機」面罩?
08:05 關於道德困擾
08:46 個案中的護士可以怎麼辦?
09:21 個案評論演繹
周先生75歲,跟妻子和兒子一家同住。他曾有吸煙習慣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過去一年,他即使只做一些在家中走動、穿衣服、洗澡等日常活動,也很容易會氣促。由於病情漸趨惡化,周先生需要多次住院。他在過去六個月內已經三度入院,而每次情況好轉前都有數天需要駁上雙正壓呼吸機。
上星期,周先生再次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入院。他在胸肺內科病房接受了一星期的治療後,終於能脫下雙正壓呼吸機的面罩。但是,當食物送到周先生跟前時,他一手推開了。病房的註冊護士梁姑娘看見此事,並因周先生過往曾入院數次而認出他,於是向周先生了解他為何不要食物。
周先生回答:「吃東西還有甚麼意義呢?只是為了像這樣不停回來,然後戴上那面罩嗎?根本生不如死!」
梁姑娘聽罷顯得憂心,於是問周先生:「是否有甚麼不對勁?我以為你會因今天不需要戴面罩而開心。」
周先生說:「唉,這開心只是短暫的。我知道自己的肺有多糟糕,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只是不想重複這種折磨,不停進出醫院。然後有一天,生命就這樣完了。既然我都要死了,我真的不想到最後一刻仍被那面罩束縛著!你知道戴著那面罩有多難受嗎?你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說話。那面罩只會把氣吹到你臉上!」
梁姑娘說:「聽起來你真的很擔心要再次戴上那面罩。」
「對啊,我再也不想戴上那面罩了!放過我吧!不要再讓我忍受這一切了!我受夠了!」
梁姑娘問:「你有告訴家人你的想法嗎?」
「我試過了,但我的妻子和兒子⋯⋯他們不會聽的。他們不想我說得這麼消極。他們說我應該聽醫生的話。但醫生根本沒有時間和我談呀!」
梁姑娘認同周先生覺得自己已經進入晚期肺病的想法,而周先生希望舒服一點也很合理,所以梁姑娘決定跟主診醫生甘醫生討論周先生的憂慮。她建議甘醫生可以舉行一次家庭會議,跟周先生的妻子和兒子解釋周先生病情轉壞的情況,並為周先生簽署預設醫療指示。
可是,甘醫生不同意。「現在簽署任何預設醫療指示或是討論晚期照顧的議題,都為時過早。目前的治療仍可紓緩周先生的症狀,況且他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梁姑娘聽了感到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可以怎樣幫助周先生。.
—————————————————————————————————————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醫生撰寫
我們可以把這個案視為道德困擾的情況來討論。在此情況中,主診醫生對梁姑娘認為是對的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令她無法對病人進行她認為是對的事,因而感到無能為力。
梁姑娘建議舉行一次家庭會議,跟病人家屬解釋他病情轉壞的情況,並為病人簽署預設醫療指示。
在考慮她的道德困擾前,我們可以退一步提出以下幾條問題:
梁姑娘怎麼知道她的建議對病人是最適切的? 主診醫生甘醫生是否錯了? 請注意,在這個案中,梁姑娘明顯也墮入了相同的陷阱,以為展開晚期照顧計劃等同要馬上決定簽署預設醫療指示。如果她當日是建議展開對話,而非立即舉行家庭會議去簽署預設醫療指示,她的建議可能較有機會得到甘醫生的支持。 這是否只是關乎雙正壓呼吸機面罩的問題? 此外,醫療團隊亦可以考慮對他的情緒進行評估。晚期器官衰竭的病人患上抑鬱並不罕見,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干擾病人的判斷能力和對護理計劃的看法。在沒有充足的背景調查和評估下,就直接透過家庭會議制定預設醫療指示,似乎並不恰當。 關於道德困擾 個案中的護士可以怎麼辦?
|
這是打破困局的務實方法。可能會有人認為這種務實方法不一定總是奏效,也有可能在一些個案中,制度是無可置疑地過度限制,更亦可能並不公平。在某些情況下,醫護人員可能需要向醫院的管理層提出關注,或者對不合醫德的工作方式依良知提出反對。
在這個案中,對於為病人作進一步的評估、促進團隊之間的正面溝通、以及和病人的家人展開對話方面,似乎仍有改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