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不少中大學者和研究人員屢獲殊榮,而獲著名獎項者更不計其數。本展區除介紹部分中大頂尖學人外,亦展示高錕教授及楊振寧教授贈與中大的珍貴獎項。
「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於1987至1996年出任中文大學校長,卸任校長一職後一直擔任中大工程學榮譽講座教授至今,於2009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為中文大學校友,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丘教授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提出卡拉比—丘流形,現已成為物理學家建構弦理論的幾何基礎。
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為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教授對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物理學發展,尤其是粒子和統計學物理的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理斯爵士,於2002年加入中文大學成為博文講座教授。
白先勇教授是當今華語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學家,於二零一七年加入中大為博文講座教授。
國際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首位華人杜林獎得主姚期智教授於2005年加入中文大學為博文講座教授。
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金耀基教授過去四十年潛心鑽研十九、二十世紀中國的變遷與發展,以及香港在1997年前後政治社會制度的遞嬗,著作等身。金教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於2002年至2004年出任中文大學校長。
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李歐梵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文學和文化,特別是當代中國小說和電影,曾就此出版多本中英文著述,暢論二十世紀初作家魯迅,以及上海現代城市文化,皆獲好評如潮,被譽為「文藝復興人」。李教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率先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胎兒的DNA,並開創無創性產前診斷的測試方法,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盧教授領導的母體血漿胎兒核酸研究中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辛世文教授是全球首位成功複製植物基因的科學家,研究成果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重大貢獻。辛教授領導的植物及農業生物科技中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偉倫歷史學講座教授科大衛教授是國際知名的中國社會宗族史和商業史權威,擅長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國社會的多樣性。科教授領導的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是自該計劃設立以來首個入選的人文學科項目。
藥用植物應用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梁秉中教授是知名顯微外科及手部外科專家,在學術研究和醫術上成就卓著,研究領域極廣,包括外科、骨科、顯微外科、教育、公共衞生、中醫中藥等。梁教授領導的中醫中藥研究與發展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信息工程學講座教授楊偉豪教授及其團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提出網絡編碼理論,該理論的應用能使網絡通信更快速、可靠、穩定及安全,掀起網絡訊息傳輸的革命。楊教授領導的網絡編碼研究所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細胞及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姜里文教授致力探討植物生命過程的基礎問題,以發展其潛在應用價值,如提高農作物產量、防治人類疾病,以及發展生物燃料等生物技術。姜教授領導的細胞器生物合成和功能研究中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大豆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教授致力探討豆科作物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多方好處,藉此增加豆科作物的全球產量和消耗量,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林教授領導的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中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卓越學科領域項目。
本展區同時展出高錕教授和楊振寧教授分別於2010年及1999年惠贈中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及其他獎項。
高錕教授-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蘭亭獎章(1977)
高錕教授-瑞典艾力松基金會 L • M •艾力松國際獎(1979)
高錕教授-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亞歷山大‧格林姆‧貝爾獎章(1985)
高錕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院菲利普親王獎章(1996)
高錕星命名證書(1996)
高錕教授-美國國家工程學會查爾斯.史塔克.德瑞普獎(1999)
楊振寧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
楊振寧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
1984年中國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目標就是物色全國各專業範疇裏最有成就的科學家和學者,使其進行尖端研究,以推動中國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在科學技術部核准下,中大分別設立五所國家重點實驗室。
轉化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
藥用植物應用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
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
為增強大學的研究和學術實力,發揮深遠影響,造福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在2006年的策略計劃中,選定五個學術領域,調配充足資源協助其開展研究。
中國研究
生物醫學科學
信息科學
經濟與金融
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
下一區 ...展覽主題 | 展區 E
中國研究
最新消息
星期一至五: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六:上午十二時半至下午五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