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與清華大學和港大合辦第五屆世界慈善公益論壇
由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公益慈善論壇於9月5日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論壇聯合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宮鵬教授分別代表主辦單位致辭。匈牙利前總理彼得麥傑西、尼日利亞駐華大使巴巴艾哈邁德吉達、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等百餘位嘉賓出席會議,在線參與的觀眾超過十八萬人。
本屆論壇主題為「慈善生態,共贏挑戰,永續發展」。論壇聚焦科技善向、社會服務、生態文明、國際共識等議題,目標為公益慈善創造廣闊空間,促進世界公益事業和公益產業專業化發展。張春賢副委員長發言時表示,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啟示之一,也是從容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激發社會力量,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有效舉措。段崇智校長致辭時表示,大學作為知識發源及集中地,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責無旁貸,必須擔當領導角色。通過世界公益慈善論壇這個平台,香港中文大學期望與各界繼續共同協力應對挑戰,增強社會的凝聚力,促進國家以至全球的和平發展。
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已成為全球範圍公益慈善與社會服務經驗分享、學術交流、政策宣導和實踐推動的重要平台。此次論壇著重為人類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共同價值注入新內涵,從而促進慈善事業和人類文明發展,增進民心相通和道德積累,助力公益慈善和社會工作的全球性合作,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發展。
中大與清華合舉辦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振寧教授百歲壽辰
為慶賀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振寧教授百歲誕辰,清華大學、中大及中國物理學會於9月22日聯合舉辦「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本港及全球多位科學和教育界領導人、著名科學家和學者,分別在清華大學及中大校園出席活動,向楊教授致敬及送上祝賀。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聯同中大管理層、楊振寧教授的中大好友,以及多名中大教授及嘉賓,在中大校園視像連線出席研討會。
段教授致辭時向楊教授表達中大同仁對他的尊敬和愛戴:「楊振寧教授名震寰宇、譽滿士林,在科研上成就非凡,他為學處世的精神更成為世人的楷模。他一生對學問孜孜不倦,在科研路上奮勇向前、無畏無懼,勇於挑戰舊有槪念,突破僵框,開創嶄新理論,並致力糅合中西文化來推動學術界蓬勃發展,對知識傳遞無私奉獻,是學術界的典範。我特別感激他與中大同行將近六十載,設立獎學金助中大倡學培賢,又把獎章、著作、手稿等捐贈予中大,成就知識及文化傳承。他對大學的貢獻浩如煙海,我謹向楊教授多年來的支持及付出獻上由衷感謝。」
楊振寧教授感謝各界祝賀:「感謝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國物理學會,合辦慶祝我農曆一百歲的活動,並感謝眾多朋友出席。」。
中大管理層及嘉賓亦於大學圖書館大學展覽廳參觀了「楊振寧教授百齡華誕 物理巨擘 中大摯友」展覽。展品包括楊教授的研究文章、手稿、刊物、畢業證書以及大量照片,記錄了楊教授走過崎嶇不平的科研路。展覽亦有介紹楊教授與中大深厚的淵源。
中大出席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於8月23日在香港政府總部舉行,出席人士包括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率領的宣講團、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和代表、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官員、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唐家成和大學管理層代表共超過200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出席宣講會並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他受訪時表示:「宣講會很重要的部分是讓香港的學界能夠真正明白中央的發展方向,讓香港的年輕人、學生看到內地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這個訊息很重要,就是說他們不是外人,他們是自己人,而且中央很珍惜他們能夠貢獻的力量。」
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定位,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三大發展方向。其中首次加進了四個新興領域,分別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亦提出支持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中大出席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座談會
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座談會於9月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院士,以及約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師、大學及中學生參與座談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段崇智、內地及大中華發展處處長黃咏女士代表中大出席了座談會。進駐中國空間站的第一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在會上與與會者進行實時連線對話,除了帶領參觀天宮天和核心艙,還即時回答問題互動交流,讓參與人士深入了解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就。
中大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及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和現代化研討會
為支持國家及香港推動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進一步促進內地和香港兩地高校在中醫藥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及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寧夏醫科大學及廣東省中醫院於8月19至20日舉辦線上線下「第三屆一帶一路及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和現代化研討會」。研討會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單位支援下,聯同安徽醫科大學、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寧夏少數民族醫藥現代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及李達三葉耀珍中醫藥研究發展中心的支持,由中大中醫學院、內地及大中華發展處、策略發展處、寧夏醫科大學對外合作交流處以及廣東省中醫院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吸引300多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中醫藥學者參與。
研討會主禮嘉賓包括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台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楊金生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徐慶鋒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許能貴教授及寧夏醫科大學牛陽副校長。為期兩天的線上線下研討會涵蓋一系列活動,包括22個專題講座和圓桌會議,並邀請了來自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18個中醫藥相關政、校、醫、企單位的學者就針灸、中藥防疫、中醫藥現代化技術手段及政校企合作模式探討等專題作深入講解及討論,為內地和香港中醫藥科研與臨床人才提供研討和交流的平台。
中大於2019年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及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和現代化研習班,旨在促進兩地業界人士分享交流,提升中醫藥基礎、轉化及臨床的研究水準,並藉此機會建立學者研究網絡,共同協作推動中醫藥持續向前發展。
中大校長在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科學大會暨第三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上發言
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科學大會暨第三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於9月23日在線舉行,主辦單位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中國科學院及貝爾格萊德大學。研討會的全球健康分會聚焦重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COVID-19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如何加強國際合作等話題,邀請國際知名專家作專題報告並進行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出席會議在分會上發表題為「全球健康的社會因素」的主題演講。段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必須意識到人類必須齊心協力應對全球健康風險,加強國際之間的溝通和協助,共同解決新冠疫情在內的健康問題,共謀人類福祉。
「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為中國科學院倡議成立的非牟利及非政府國際科學組織,由近40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地區及國際科研組織和機構組成,旨在探討及應對「一帶一路」地區經常面對的問題,攜手解決世界科學上的挑戰。創盟成員分別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匈牙利、肯尼亞、荷蘭、紐西蘭及巴西等地,中大是「聯盟」唯一的香港院校。
中大推出內地博士後資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9月28日舉辦中大內地博士後資助計劃捐贈儀式,中大EMBA(中文)2018級校友及敏捷集團榮譽主席譚炳照先生作為計劃首輪資助人參與儀式。出席儀式嘉賓包括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商學院院長周林教授、內地及大中華發展處處長黃咏女士、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行政主任劉彤女士及EMBA(中文)項目課程主任劉民教授等。內地博士後資助計劃已資助2位博士後研究員來中大進行研究及學術交流,分別支持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王平安教授及電子工程學系的任洪亮教授的研究。
內地博士後資助計劃由中大內地及大中華發展處於2021年發起,進一步加強優秀科研人才培育及促進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支持博士後人才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