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基本睡眠知識

人類一生有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為甚麼要花那麼多時間睡覺? 到底睡覺有什麼重要?

睡眠和飲食一樣對健康和發育有重要的影響。經過一天的工作和學習,睡眠能讓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幫你的身體 “充電”,讓你有精神和體力繼續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
每天晚上,當你以為大腦在休息的時候,其實它正默默的工作。在睡眠的時候,大腦雖然暫停了日間繁忙的工作,但是,它還是很勤力地在修補勞累了一天的肌肉,調整身體各部分的運作(呼吸,心臟,血壓和荷爾蒙),並且鞏固我們所學的新知識。

除此之外,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比清醒時多三倍,尤其是在深層睡眠的時候,所以,如果你想長高,就要好好珍惜你的睡眠時間了。
睡眠的功能
睡眠的功能


記憶鞏固

促進生長發育

增強免疫力

清除代謝廢物

調節情緒
睡眠科學
睡眠科學
很多人誤解睡眠是一個被動靜止的過程,其實當我們睡著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仍然保持一定的活躍程度。經過科學家長期的研究,證明了很多重要的過程都在睡眠時發生,而且睡眠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

透過分析睡眠時不同的腦電波,科學家將睡眠分為不同的階段: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 non-rapid eye movement)和快速眼動睡眠(REM, rapid eye movement)。整晚的睡眠由這兩個階段循環交替組成。非快速眼動睡眠由淺至深可分為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深層睡眠)。在深層睡眠的時候,心率、血壓、體溫、呼吸頻率會逐漸下降,很多和人體有益的生理過程都在這個階段發生,例如生長激素的分泌,精力的恢復,身體的復原和修復等。
而快速眼動睡眠,伴有快速的眼球活動,大部份的肌肉處於鬆弛的狀態,而心率、血壓和體溫則會升高,呼吸頻率亦會變得不規則,夢也常在這個階段發生。

整晚的睡眠由這兩個階段循環交替組成,由第一期到快眼動睡眠,然後再到第一期開始另一個睡眠週期。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維持90-120分鐘,而每晚睡眠大約有4-5個週期
控制睡眠的因素
控制睡眠的因素
內在因素
一些個人內在的因素會直接控制著我們的覺醒週期:
生理時鐘
大約24小時為一週期
控制我們的覺醒週期。
腦分泌物
生理時鐘會透過多種腦分泌物質來調節清醒和睡眠的規律,包括褪黑激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等。
睡眠驅動力
當我們清醒時間越長,大腦會累積一種名為「腺苷」的物質,增加對睡眠的需求。同時間,睡眠的驅動力就愈強,讓人想睡覺。
外在因素
很多外在因素都會影響清醒和睡眠的規律,例如:
光線
生理時鐘分辨日間和晝夜的重要線索。 人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會因應光線的亮度而改變,尤其是藍光。 .
飲食
進食時間,食物種類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睡眠規律。
運動
恆常的日間的運動有助改善晚間的睡眠,但不宜於睡前進行劇烈運動,這反而會損壞睡眠質素。
除此之外,你還知道有甚麼因素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嗎?
睡房環境
保持黑暗、寧靜、溫度適中的睡房環境,能夠幫助我們獲得良好睡眠。
家庭
家庭經濟環境,父母的睡眠習慣及管教模式等都會影響子女的睡眠。
壓力
工作或學業上的壓力是導致睡眠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電子產品
過多的電視節目和上網時間會延遲我們上床睡眠的時間,並且損壞睡眠質素。
睡多少才足夠
如何知道自己睡多少才夠?
如何知道自己睡多少才夠?
其實,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都不一樣,有些人需要睡很多,有些人只需睡很少,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基因都不一樣。

最簡單得知自己是否睡得足夠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醒的時候是否精神充沛,還是依然覺得疲累。如果經常覺得醒後或白天裡精神不振,那麼就代表你睡眠不足,今晚就該好好睡上一覺了。
健康睡眠衛生習慣
健康睡眠衛生習慣
睡眠不足對身體的影響是長遠的,因此,要有健康的身體,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如果想改善自己的睡眠,就該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幾點:

• 定時上床和起床:無論是返工或返學還是放假,都該於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身,好讓身體內的生理時鐘有個固定的時間表。
• 固定的睡前活動,例如,溫水浴或者吃點小吃,讓你的身體知道是時間上床睡覺了。
• 關掉電燈,保持睡房黑暗。
• 保持一個寧靜和溫度適中的睡房環境。
• 不要在床上溫習或工作。
• 就寢前半小時,避免使用會發出光線的電子產品(例如,電腦,電視或手提電話等)
• 就寢前,不要吃太多食物,也不要餓著肚子
• 睡前2小時,減少劇烈活動
• 睡前4-6小時,避免喝含咖啡因、酒精的飲品或吸煙
• 不要憂慮明天的考試或功課,放鬆心情,有助入睡


依然不能入睡?

• 不要勉強自己入睡。若超過30分鐘也不能入睡,建議離開睡床,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當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睡覺。
• 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聽柔和的音樂。
• 回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讓自己心情愉悅。
如果問題沒有改善,就應該告訴醫生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