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衡校友林偉青
喜悅在於助人

阿青從事中醫臨床研究,盼望為病人帶來福祉。

「我的喜悅來自助人,幫助的人愈多,我的喜悅就愈大。」善衡校友林偉青(阿青)說。對阿青而言,助人可以透過多種方法,他在大學主修中醫,期望運用醫術治病。他也參與書院的海外社會服務團,到非洲烏干達、柬埔寨、四川,走進人群深處,盡一己所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住宿期間,他更是各類書院活動的籌委,在新生迎新營及運動會之中,總見到他的身影。

這天他重回書院,相約另一位善衡校友陳盈,一起錄影短片。早在一月,他們每周兩次在網上推出節目WeMED(註),以輕鬆生動的對談,講解大家關注的健康課題,像是認知障礙症、腰痛、針灸、麻疹等。阿青本身是註冊中醫師,陳盈則在中大修畢公共衞生理學士課程、正攻讀博士課程。二人分別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集思廣益,攜手推廣健康生活。WeMED每段短片播出時間約三至六分鐘,從構思、拍攝、資料搜集、主持,到後期剪輯、配樂、特效等,都由他們一手包辦,「時下專門介紹健康訊息的短片較少,所以我們忽發奇想,試一試自己做。」阿青補充。

探索新事物,打破成規,正是阿青的特點。在他身上,不難發現多采多姿的面向。他於2010年入讀中大,成為善衡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在香港浸會大學修讀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然後一直從事臨床研究至今。在浸大修讀碩士時,阿青有一年時間在中大語言學系擔任研究助理,研究兒童如何獲得上海話。就讀善衡書院時,阿青勇於嘗試不同領域,不但加入書院紀錄片製作團隊,也參與書院的「青年才俊計劃」,與志同道合的善衡學生創業,在陳震夏館地下G02室營運「香港製造」,以格仔鋪形式售賣本地手作品,讓消費者在大品牌之外,有更多選擇。

「我喜歡同步做幾件事,如果只做一件事,最後卻未能成功,那麼就會全部付之一炬。但一般來講,如果我做六至七個項目,甚至十個計劃,就算只有一半達標,那也完成到不少啊。」阿青自言珍惜光陰,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他常常自我鞭策,以一種使命感展開工作。「以前讀書,因為受到大家愛護,有些事情就算自己不做,也總有人接手。但現在讀書愈多愈是專業,就發覺有些事情自己不做,就真的沒人做。」這份責任感讓阿青在乎做什麼,把事情做好,為有需要的人服務。

等待伙伴錄製節目前,阿青巧遇善衡工友剛哥,他立即熱情的揮手打招呼。「每次回來中大,就立即想起書院這個無比親切的地方。每次回來書院,就好像回家似的。」阿青最欣賞書院成員互動友好的關係,每個人都是書院的一部分,組合起來就是大家庭。

「我入學那年,善衡書院剛剛成立,全宿共膳的制度前所未見。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新穎,毫不猶豫選擇入讀。」阿青懷念住宿的日子,眾人居息一所,常常見面,一起用餐,一起籌備活動,不知不覺建立深厚情誼。儘管畢業了,各奔前程,阿青仍然跟昔日同窗保持連繫。「我們每年都會跟同屆學生、學弟學妹吃飯,到對方家中玩樂。有些人已經結婚了,有些更即將迎接新生命來臨。」

熱愛挑戰,勇於突破的阿青,正準備踏入新階段,他將於六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修讀公共衛生碩士課程,為期兩年。此外,他已在當地覓得教學助理一職,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能夠在世界享負盛名的學府求學,阿青形容︰「好開心,希望學習豐富知識,將來回饋給大眾。」不論做任何事,這位年輕人念念不忘的,還是助人以成就美事。

註︰可按此觀看WeMED各集內容

香港電台推出《精靈一點》,提供實用醫療健康資訊,阿青(右)也是嘉賓之一。

2011年,阿青和其他善衡學生在時任校長沈祖堯教授帶領下,往非洲烏干達建造學生宿舍。

柬埔寨服務之旅是一次難忘經歷,阿青探訪居住貧民窟的兒童,為醫療建設出一分力。

阿青是書院紀錄片製作團隊的要員,導演、拍攝、剪片皆難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