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期大學線

為何我要當記者

2018 年 03 月 03 日

記者|張彤 為了採訪重金屬污染的病村,我們穿州過省,深入廣西省大新縣的農村。清晨七時,麵包車貼著懸崖,經過重重石山,顛簸地把四個女生送進常屯。甫下車,牛糞混合焚燒稻草的煙燻味便撲鼻而來。早前聯繫過的村 …繼續閱讀

134期大學線

城市發展的痕跡

2018 年 03 月 03 日

記者|朱安妮 本來廢墟給我陰森恐怖的既定印象,只聯想到昏暗和髒亂的畫面,但與廢墟攝影師接觸過後,聽到不少有趣的歷史和故事,廢墟反而變得引人入勝。 我們隨攝影師到訪過三個廢墟,最初只是去一個位處繁華市區 …繼續閱讀

134期大學線

歷史教會記者的二三事

2018 年 03 月 03 日

記者|姚穎彤 脫下單純「做採訪功課」的保護盾,對於初嘗記者滋味的我來說,用一個月時間完成專題報導,執筆這刻還是令人悸動。 我對「當年今日」欄目的認識其實並不多。「不就是說說歷史嗎?」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 …繼續閱讀

134期大學線

比訪問更重要的

2018 年 03 月 03 日

記者|周倩鈺 在今次的專題,我訪問過四位性侵受害者,其中兩位令我明白,除了訪問之外,說話都是一門學問。 其中一位女士因#metoo運動而在網上公開自己的經歷。訪問期間,她引述有人留言「希望你下次都無事 …繼續閱讀

133期大學線

被撕裂的心靈

2017 年 12 月 11 日

記者|賈彩雲 美國南加州的山火中,一位救貓的警員說:「在你眼中,牠可能只是一隻貓,在某些人眼中,牠是朋友、家人、一個伴。」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可以深厚得令人難以想像 。 新界東北的古洞村將面臨遷拆,大 …繼續閱讀

133期大學線

不能說的壞話

2017 年 12 月 11 日

記者|方嘉蓓 「香港有言論自由」、「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大不同」……坦白說,若沒有與內地的同學接觸過,以上的說話其實是人云亦云而已。但經過這次採訪中大深圳分校的經驗,我能確切地說:「我見過,我真的見過。」 …繼續閱讀

133期大學線

做記者需要多項技能

2017 年 12 月 11 日

記者|鄧捷 做危險品倉工廈的題目比我們想像中有難度。一開始,為了找出哪一間工廈內設有食肆,我和另一位記者馮楚怡從消防署網站上170多間設有危險品倉的工廈列表中逐一搜尋。由於我們對危險品倉工廈裏開設食堂 …繼續閱讀

133期大學線

感受城市脈動

2017 年 12 月 11 日

記者|何吉數 選題最後一刻才定下來,我們要去採訪一個區議會監察小組。 來到香港兩年多,我對區議會的印象還停留在街道上的區議員宣傳海報。後來才發現,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是香港政治系統中很微小的一部分。為 …繼續閱讀

132期大學線

不只剝削一條路?

2017 年 11 月 28 日

記者|高仲禮 龍華富士康佔地3.6平方公里,曾被《衛報》形容為「蘋果紫禁城」。裡面的員工待遇欠佳,早已是街知巷聞。最為人熟悉的,就是七年前的工人連環自殺事件。今年,iPhone X以接近萬元的高價發售 …繼續閱讀

132期大學線

走在最前的風景

2017 年 11 月 28 日

記者|周煒晴 記者能揭露真相,走在最前線,聽起來蠻酷的。不過,當親身經歷記者這條路,便會發現沿途風景並不亮麗。 能夠走到最前的那位,也是與人保持最遠距離的那位。當尼泊爾工人 Khem 的妻子談及丈夫因 …繼續閱讀

132期大學線

光環背後的辛酸

2017 年 11 月 28 日

記者|曹舒平 小時候,無知的我曾被電視劇矇騙,以爲醫生、護士上班時只是在飯堂聊天説笑,下班後又可跟同事吃飯聚會,薪金又高,過著高尚輕鬆的生活。當然,長大後已知此非實情,但我所了解的仍流於表面。今次有機 …繼續閱讀

1 ... 7 8 9 10 1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