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期大學線

公信力與同理心的角力

2017 年 11 月 28 日

記者|黃彥汶 採訪時編採一方當然最重視報道的公信力,作為資料來源的受訪者最好可以公開名字、相貌、職業、年齡,務求要「愈真愈好」。 每當別人得知,我要採訪重症精神病患者現身說法的時候,都會問:「你怎樣能 …繼續閱讀

131期大學線

傳媒生涯原是……?

2017 年 10 月 24 日

記者|劉婉雯 雖說身為一個新聞系的學生,但其實對這個行業了解不多,一開始對傳媒外判這條題目的認識也不深,只知道自己即將像班門弄斧般,要訪問一些資深的傳媒人,緊張有之,忐忑有之。 有記者說過,「記者生涯 …繼續閱讀

131期大學線

致他們終將老去的年華

2017 年 10 月 24 日

記者|呂美珊 自小在沒有公公婆婆、爺爺奶奶的環境長大,與老人家的接觸可算是少之又少。數次北上,走遍深圳不同小區尋找「老漂」訪問,聽過這群老人家的嘮叨。在訪問過後,有時不禁想像,當自己邁向遲暮之年,又會 …繼續閱讀

131期大學線

被遺忘的一群

2017 年 10 月 24 日

記者|陳靜榆 每天上班上學,我們少不免要乘搭交通工具。但又有誰細心留意每天為我們服務的車長,了解他們工作的辛酸? 在確定題目前和採訪初期,我沒預計過找小巴司機接受訪問相當有難度。工會表示出於尊重司機私 …繼續閱讀

131期大學線

筆下的大時代

2017 年 10 月 24 日

記者|李嘉華 以「紅衫仔」作為報道的題材,當初只是希望可以記下股壇前輩昔日在交易所的故事。意想不到的是,採訪過程卻令我思考:記者如何做得更多。 三位受訪者都是行內的老行尊,對股壇大小事、市場運作都瞭如 …繼續閱讀

130期大學線

報喜也報憂

2017 年 04 月 26 日

記者│黃焯謙 共享單車自去年年尾風行全國,街頭巷尾都看到這些單車的蹤影。然而,國民質素參差為共享單車造成管理問題,盜取單車,甚至將它掛上樹、丟下河等荒唐事都變得尋常不過。但在如此氛圍下,竟然還有不求個 …繼續閱讀

130期大學線

正/負

2017 年 04 月 26 日

記者│蔡惠嫻 正/負,到底由誰定義? 自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正向思考。於是,「放負」被視為「不成熟的表現」,大家紛紛戴上笑臉的面具,亦因此說出真實感受的便成了所謂的「黑暗系」。 在真正細讀「負能量」 …繼續閱讀

130期大學線

感情與使命的掙扎

2017 年 04 月 26 日

記者│姚宛廷 為了把受訪者寫得更為傳神,記者在訪問的過程中總會觸碰到受訪者的深心處,讓他們說出一些往常不輕言的話。 兩名曾是越南難民的受訪者的剖白至今仍像鐵燒般烙在我的心坎上。年過半百的杜德雲偷渡來港 …繼續閱讀

130期大學線

世代興衰,誰能預料?

2017 年 04 月 26 日

記者│李讓隆 當初選擇「紅樓」這個題材是想探討一下香港的文物保育政策,沒想到最後竟能找來多位右派社團成員做訪問,了解他們的往事和近況,實在是意料之外。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訪問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原本以為 …繼續閱讀

129期大學線

不再尖銳的筆鋒

2017 年 03 月 26 日

撰文︰馮婥瑤 記者是殘忍的,總不厭其煩地追問,彷彿要硬生生地揭開初癒的瘡疤,向受訪者步步進逼,用筆戳破真相,掏出他們也許難以啟齒的細節。身為初出茅廬的記者,我每次訪問和寫稿之時,往往前思後想。 今次的 …繼續閱讀

129期大學線

不一樣的世界

2017 年 03 月 26 日

撰文︰麥浚豪 得悉我的報道主題後,不少記者同學即道:「智障人士的故事不易寫!」 老實說,最初定好題目的時候,我旋即有同樣想法。我甚少接觸智障人士,未正式採訪之前,我對智障人士的印象跟社會大眾相近:反應 …繼續閱讀

1 ... 8 9 10 11 1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