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話語權 運動中的國際戰線

「請廣傳以下聯署,距離目標只剩不足一萬!」類似呼籲,近月來手機不斷收到。但白宮聯署有用嗎? 

自六月起,香港社會運動模式大變,示威者拒絕大台,同時試行各種新式的抗爭手法,有人決定尋求國際援助。NBA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因支持香港的言論引發中國抵制,香港《爐石戰記》電競選手發表支持運動的言論被開發商暴雪懲罰。「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的口號一次又一次映入「外國勢力」的眼簾。 

國際社會關注香港議題,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個國家的群眾更參考香港的示威模式。然而獲得關注後又如何,抗爭者下一步要怎樣走?

記者|巫曼瑩 莫曉璇 編輯|朱安妮 攝影|朱安妮 莫曉璇

國際戰線中,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最受重視。此法案早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中被提出,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指,法案最初的版本強調任何被捕或面對監禁刑期的示威人士,申請美國簽證不會有阻礙。唯當時未有引起迴響「大家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國際社會接觸未有一個很明顯的方向」,雨傘運動過後兩年,他兩度到訪美國國會,再次提出法案。

黃之鋒表示,香港眾志有成員居於華盛頓,曾提出參考美國在2012年以《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制裁五名嚴重侵犯人權的俄羅斯官員,以此作為今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藍本。今年香港眾志三次訪美,簡述香港的最新情況,遊說議員通過法案。雖然通過法案不等於香港擁有民主和人權,但機制的設立讓美國對香港政策,從經貿轉變到人權議題,對香港未來的民主運動有好處。

黃之鋒在2016年11月曾赴美與美國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見面,游說美方重提及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受訪者提供)

「當時的國會議員聯署只有五、六個,直至今天我有信心法案能夠通過,是因為這條法案是用香港人的血和汗換取而來的。」推動法案的,不僅黃之鋒一人。

屢次外訪 爭取國際支援

12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在七月成立「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各院校派出兩名代表,並設有兩名發言人。發言人之一張崑陽現正在香港大學雙主修政治及中國研究三年級,他指以往泛民主派集中游說英、美兩國,涵蓋面較低,因此期望以學生身分連結更多外國政要,爭取他們支持香港。「很多前線的人被毆打,也有很多無辜市民被警察、甚至黑社會打。同一時間,美國意識到香港在大國博奕上也有重要作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於10月中和11月中分別獲眾、參議兩院通過。眾議院於11月20日以口頭投票方式通過參議院版本的草案,總統特朗普也在11月28日簽名同意,意味法案正式生效。

法案一旦通過,美國有權將侵害香港人權的人士列入黑名單,凍結其在美資產、禁止入境、甚至撤銷簽證。張崑陽直言「只要他(美國國會)想就可以制裁你,此舉帶來莫大的阻嚇作用,是香港現時環境不能做到的。」代表團已向美方提交建議制裁名單,「那些任意DQ(取消資格)參選人的選舉主任很明顯是違反了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終身剝奪他人的政治權利,這些人絕對是可以被制裁的。」另外,法案亦確保美國不會拒絕向參與示威而被捕、或留有案底的港人發出簽證。 

代表團目前計劃發起「反極權自由世界包圍網」,說服其他國家停止向香港警方售賣人群控制的武器,並設立與《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一樣的制裁公約 。據了解,英國亦有意在脫歐後推出類似法案。張崑陽透露未來將爭取香港學生到美國的智庫實習,了解美國的政治架構,既可培養一群有質素的外交人員,也能建立港人網絡,日後有關香港的法案都能更有效游說他國支持 。

張崑陽(右)指與彭定康會面時,他感觸地說很愛香港,很想念和擔心香港,希望能在死前再來一次。(受訪者提供)

法律系學生向聯合國求援

推動法案以外,亦有人選擇向人權組織提出投訴呈請。港大法律系學生Angie和Venisa於十月初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訴,指控香港警察違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包括無理拘捕市民、使他們受到酷刑和不人道對待、及剝削市民集會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希望國際能對此予以譴責。她們在連登討論區和Telegram上收集受害個案,經篩選後抽取其中11個,當中最嚴重的為橡膠子彈射臉,連同投訴人的醫療報告、傷勢照片、案發經過等詳細記錄成一份報告,送到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

Angie和Venisa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訴,指控香港警察公然違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朱安妮攝)

市民對香港現存法制不信任,她們決意繞過本地投訴警察的已有機制,直接與聯合國人權專家交代事件。當確認投訴屬實,聯合國會因應事件嚴重性而成立「真相調查小組」,派遣調查員親身來港搜證,屆時他們將存取所有與反修例運動有關的機密文件和政府資料。然而,由於聯合國並沒有約束力,香港政府有權拒絕配合調查,甚至駁回小組成員的入境申請,聯合國對此也束手無策。

Venisa指,聯合國過往曾就緬甸的鎮壓行動成立真相調查小組,但不能與香港相提並論,「因為緬甸是民選政府,但香港不是。而且緬甸的個案涉及大規模種族滅絕,香港當下的情況亦非如此嚴重。」她們表示,現階段最理想的結果是希望聯合國向港府發表一份強烈譴責聲明。按照程序,該聲明一但發表,港府需於60日內作出回應。而目前已有聯合國人權官員與她們聯絡,但透露中方曾就此施壓,因此不能高調宣揚事件,生怕影響最終結果。現時,她們與原先的法律、證據搜集及翻譯團隊組成了一個合共三十人、名為SOS(Sound of the Silenced)的專責小組,以面談訪問形式,為受害人撰寫影子報告,向國際非政府組織尋求合作,務求令全球都關注香港局勢,揭發執法人員濫權的問題。

史無前例 眾籌千萬全球登報

反修例運動的廣告於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源自於G20團隊。連登的一個帖子「假如628各地報紙都見到公開信?」提議港人應把握在六月底G20峰會舉行前向世界求救,令各國領袖關注香港的反修例運動。經廣泛討論後,一群人本著「失敗了也不過折損金錢」組織起來,先後共籌得約一千六百萬港元,完成G20峰會及十一國慶兩次全球登報。團隊成員有數十人,分成不同小組,負責撰稿、設計、傳媒聯絡等工作。他們表示,當確立登報主題後,小組成員會根據該國民情修改內文,例如在10月10日刊登於台灣《自由時報》的公開信,著重聯繫兩地相似的歷史,由於台灣的抗爭史和香港有很多共通點,兩者也曾經歷黨國主導的白色恐怖,台灣人會更容易代入其中。 

各地民眾響應呼籲,將自己和報章公開信的合照分享至各大社交平台,標註「FreedomHK Challenge」,顯示世界開始關注香港局勢。以日本為例,團隊在8月19日的登報於當地引起極大迴響,日本民眾瀏覽團隊網站的數字增長率更是其他國家的幾倍。直至近日,美國眾議院發表《與香港並肩決議案》(Stand With Hong Kong Resolution),G20團隊指,議案的名稱正正跟6月28日,首次出現在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標語「Stand with Hong Kong」遙相呼應。

除了向各大主流媒體投稿,G20團隊亦在芬蘭、加拿大和澳洲等地以流動廣告車形式投放戶外實體廣告,務求接觸更多群眾。(受訪者提供)

「颶風之所以形成,背後並非一隻蝴蝶的全功。我們只是埋下了一顆種子,然後期待它開花結果。」多月以來默默耕耘的結果浮現,團隊認為現在不需再登報,香港問題已成為了世界風眼。因此,團隊近日轉型作別的嘗試。例如派員到暴雪娛樂主辦的「暴雪嘉年華」會場,派發4000件印有「#MeiWithHongKong」(Mei為香港抗爭者形象的遊戲角色)字眼的T恤及文宣單張,聲援為港發聲而被暴雪禁賽的電競選手;發起Twitter網軍戰術,號召網民不斷重推有關警暴傷害大學生的推文,並標注多間外國知名媒體,為香港爭取更多國際曝光。

專家:仍要爭奪國際話語權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表示,現階段要再加強國際戰線的游說工作,做到與美國交易,「要對抗到美國專業的游說團需要更多(談判籌碼),包括你能為他們提供甚麼,而不是純粹在一個道德高地說我們很慘。」沈旭暉指,香港應認清自身價值,例如中國必須依賴香港將資金外流:「現時美國將香港牌放在中美貿易戰的談判上,變成了討價還價的一部分,這個反而是北京最關注的。」他直言,游說工作就如一場遊戲,凡事講求利益交易。若香港對該國而言的利用價值愈大,對方就自然會伸出援手。

是次運動中,另一項常見的國際策略就是發起白宮聯署。白宮聯署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於2011年成立,全球民眾可就不同議題開設聯署,當聯署在30天內達到十萬個簽名或以上,白宮會邀請相關專家回應。截至2019年十月,最少有十五項與反修例運動有關的聯署已突破十萬關口。然而,白宮自今年一月起已沒有就任何達標聯署回應過。

沈旭暉認為,聯署目的並非一定要特朗普親自回應,某程度上也只是希望國際能關注事件。但他表示目前聯署數目太多,會混淆大眾的注意力。「要選擇一些相對是需要關注的。重複又重複,他們便不懂分輕重。」沈旭暉指出,現時應集中爭奪國際話語權,而非停留於「引起關注」的階段。他指話語權不在於有多少報道篇幅,而是國際間如何看待這件事。因此要善用文宣為整場運動下一個定義,即使日後經歷起跌,也不會因發生意料之外的事件或民眾情緒的高低,改變國際間對運動性質的認知。

沈旭暉認為所謂國際戰線,除了國會、政治外,也就是文宣工作​,港人應該把握機會爭取國際間的支持,利用民意爭奪國際話語權。(莫曉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