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彼此的保護傘

2019 年 12 月 20 日

記者|連嘉文 反修例運動下,因為害怕被捕、秋後算賬,所有人都害怕披露身分。社會動盪之際,採訪難度亦隨之升級,受訪者往往要思慮再三才接受訪問。幸好作為學生媒體,在這場運動中被更多市民認可,得到受訪者多一 …繼續閱讀

14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易事「難」做

2019 年 12 月 20 日

記者|殷格蘭 回想當初定下大學校媒的題目時,我頗感輕鬆,因為校媒數量不少,又是同學一場。果不其然,發出邀約多半有回應,採訪地點在彼此最熟悉的校園,提問幾乎沒有避忌。他們也放得開,有的面對我們讀新傳的學 …繼續閱讀

14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忐忑後的驚喜

2019 年 12 月 20 日

記者|胡敏芝 當決定採訪露宿者在反修例運動所受到的影響時,心中其實有點忐忑。第一,不知道露宿者確實位置;第二,擔心露宿者的反應激烈。 本來我與另一位記者打算透過機構轉介個案,奈何最後因時間不配合而失敗 …繼續閱讀

14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有必要嗎?

2019 年 12 月 20 日

記者|文皓 我和編輯到流浪動物收容所採訪當日,恰巧有獸醫診所在附近派出流動醫療車,我們便「打蛇隨棍上」,在車上順利找到一名求助個案。他正正住在受訪前一天(10月28日)警方把催淚彈射上七樓的大廈,一條 …繼續閱讀

144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風雨飄搖中緊守崗位的香港記者

2019 年 11 月 20 日

記者|莊芷韻 有人笑說連月反修例運動中,香港的記者變成了「戰地記者」,做採訪要戴上頭盔、豬嘴面罩,閃避四面八方的攻擊,慎防被誤傷。但可悲的是,某些攻擊衝着「記者」身份而來,使記者受傷,記者突然成為新聞 …繼續閱讀

144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中立與矛盾

2019 年 11 月 20 日

記者|王朗媛 與香港一同走過動盪不安的五個月後,我們在惴惴不安中迎接新學年。走在貼滿各種文宣的校園內,時有聽聞甚至親眼目擊本地生與內地生發生衝突。每逢此時,我都會聽到身邊朋友對內地同學的行為表示不解。 …繼續閱讀

144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新屋嶺的人情味

2019 年 11 月 20 日

記者|何玉菡 雖然新屋嶺給人的印象神秘而恐怖,但我在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感到溫暖。 有一次我們跟隨銀髮族導賞團到新屋嶺作實地考察。為了更好地攝得新屋嶺的全貌,我們駛車前往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坡上。那裏地勢陡峭 …繼續閱讀

144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尊重社會每一個個體

2019 年 11 月 20 日

記者|貟怡欣 在接觸到「流產胎墳場」這個題材之前,我從未想過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有一個群體叫「小產媽媽」,也從未想過以六個月作分界線去劃分胎兒,到底意味著什麼。所以,當編輯剛提議這個題目,我眼前一亮,感 …繼續閱讀

143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記者朋友」 雙重身分的矛盾

2019 年 10 月 29 日

記者|黃天穎 新傳學院的師姐常言:「識人好過識字」,是因為報道大多以人為本,當事人的經歷和體會,比起任何描述或評論都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都渴望找到很棒的個案。但當受訪者是身邊人時,卻又會有種難以言喻的 …繼續閱讀

143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感謝受訪者信任

2019 年 10 月 29 日

記者|黃紫儀 自反修例運動開始,很多人感謝記者為大眾報道事實,為記者冠上光環,卻甚少有人感謝受訪者在風雨飄搖時,依然願意挺身而出接受訪問。不論他們是高官、名人,還是名不經傳的普通人,沒有他們,記者和大 …繼續閱讀

143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我們都能比想像中勇敢

2019 年 10 月 29 日

記者|何珮瑚 作為一個怕生的人,我經常覺得自己不能勝任記者的工作。上學年的街訪、拍片練習都教我了解到自己面皮不夠厚的事實,膽怯就像一道跨不過的坎。 因此在這次做Telegram的專題中,我經常問受訪者 …繼續閱讀

1 ... 3 4 5 6 7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