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我們都應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記者|陳慤

中學校園本應是個自由的空間,老師和同學都可以放心在此互相分享,共同成長。但這幾次訪問後,我才驚覺現時的校園充滿着「擔憂」和「恐懼」。早在找受訪者時,已有幾位校長和老師因擔心內容敏感而婉拒受訪。訪問中,幾位老師和同學的分享亦不約而同地帶出,即使說一句話,他們也要相當小心,以免觸及「紅線」。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這些恐懼或多或少,反映了香港社會現時人人自危的局面。

猶記得訪問中的一個小插曲:我問Sam同學有關通識課的教材改動,他立刻擔心回應內容會對老師造成負面影響。當時我心想,單單描述教材內容,何以令他如此大反應?後來得知,他的老師早前因教材內容「踩界」而被不同媒體批評。Sam在訪問完結後,更千叮萬囑,需小心處理有關老師的教學內容,以免影響老師的工作。究竟社會發生了甚麼,才會令學生反過來擔心老師受到抨擊?為了不把「政治帶入校園」,卻又將多少恐懼和憂慮施加在老師和同學身上呢?

「始終是我們的學生,我不會忍心報警。」通識科陳老師談及如何應對學生涉嫌在校內違反《國安法》時,稍帶悲憤地說道。校長、老師、學生在校園中,從來都不應是對立的關係。但令人慨嘆的是,學校現時都受着不少壓力,處理這類事件,也必須格外小心謹慎。我始終相信,「放棄年青人」等說話絕不應由辦教育的人說出來。在現時充滿「紅線」的校園裏,只希望校長、老師和同學,都可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Sam同學為化名)

完整報道:國安下教育現禁區 夾縫中的批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