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蔡悅君 記者 攝影│余思朗 美術│劉敏儀
想一想,你多久沒有拿著一整份報紙閱讀? 在我們已經習慣用手機和電腦去獲取新聞資訊的時代,經營了八十年的美國雜誌《Newsweek》因不敵網上媒體的競爭,虧損連年。一零年終被網上新聞網站《Daily Beast》收購,宣佈不再發行印刷版,改為全面網上發佈,可見網上媒體影響力日增。近年,香港亦冒起了不少網上媒體,如主場新聞和輔仁媒體,這些非一般的新聞機構到底是稍縱即逝的泡沫熱潮,還是標誌著新時代的來臨?
主場新聞(House news)於二零一二年二月成立,是一個只靠社交網站及官方網站發佈新聞的新媒體。以去年特首選舉時的金句「呢度係我主場」作為網站名稱,以「我城、我觀點、我主場」為口號。網站以年輕一代作為目標觀眾,希望建立平台表達年輕人的訴求。
曾在中央政策組工作多年,現已離開政府,創辦主場新聞的劉細良表示,政府根本不懂得回應八十後的問題,只把年輕人對未來社會發展的訴求,定性為他們於社會流動性問題。因此,他與梁文道、蔡東豪一直構思表達八十後看法的有效方法。劉細良說:「香港應該有一個新的媒體平台,放一些認真的內容,加些餡,要有清晰的立場,要扣緊現時香港新一代對政府、對政治的看法。」
不再假中立
主場新聞立場鮮明,劉細良認為﹕「現在年輕一代已經不再相信所謂中立或者假中立的報紙,他們喜歡一些和自己立場相近的媒體。」主場新聞的記者同時是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例如參與菜園村保育及反高鐵運動的蔡芷筠。他們介入社會事件,參與社會運動,同時採訪報道。
主場新聞和社運團體,如關注同性戀者權益的彩虹行動有聯繫,在每次大型社運後,都會做專題,以第一身的方式報道。劉細良解釋﹕「很多主流媒體太龜縮,自我審查,但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應該是行動,像十九年紀的法國作家左拉和雨果,是一個社會實踐。」
改圖也是新聞﹖
改圖、惡搞影片是主場新聞常用的表達形式,除了因為主場沒有攝影記者外,更是希望透過改圖建立主場活潑、親民的形象。劉細良認為,因為呈現事件的方式多了,改圖令新媒體和受眾之間多一種情感上的交流,不再局限於影片與聲音。如以蔣麗芸和梁振英為題材的「情義兩心堅」惡搞短片,短短一個月,在網上就有近四十萬點擊率。
玩味重的報道方式和主流傳媒相迥異,但卻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在社交網站轉載:「一個嚴肅的政治新聞和一個純粹惡搞趣味的新聞,中間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將他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