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歷君教授獲邀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擔任嘉賓,與黃國鉅教授、音樂人千邦,以及主持鄧小樺、廖偉棠,談談尼采這位複雜而充滿戲劇性的人物。張歷君教授與其他嘉賓從尼采生平,談到書寫,以及不同時代地域對尼采思想的接收,點出尼采的時代意義。節目已於2018年 5月31日播放,節目重溫請見: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literaturenight2018/episode/500435 。
張歷君教授獲邀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擔任嘉賓,與黃國鉅教授、音樂人千邦,以及主持鄧小樺、廖偉棠,談談尼采這位複雜而充滿戲劇性的人物。張歷君教授與其他嘉賓從尼采生平,談到書寫,以及不同時代地域對尼采思想的接收,點出尼采的時代意義。節目已於2018年 5月31日播放,節目重溫請見: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literaturenight2018/episode/500435 。
胡嘉明榮獲中大學術交流處Research Summit 撥款,及得到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支持,於2018年4月10 至12日舉行亞洲環境人文學國際工作坊。美國杜克大學杜贊奇教授擔任主題演講學人,來自美國、日本、瑞士、台灣的學者與中大學者報告亞洲地區的環境人文學研究,談及宗教與生態、廢品回收、與污染共存的生活習性、動物研究、環境紀錄片、水利與環境政治、非人類知識論、發展與市場等題目,連結環境人文學的國際研究網絡,推動中文大學於這個新興研究領域的發展。關於工作坊詳情,請瀏覽:http://ccs.crs.cuhk.edu.hk/main/events-page/1507/ 。
「GEME機因」機構邀請鍾佩琦教授於2018年4月7日擔任「電玩潮」座談會嘉賓講者,在K11與電玩收藏家兼RETRO.HK創辦人胡耀東先生和創聲遊戲機中心總經理余紹熙先生對談。鍾教授分享亞洲各地不同遊戲文化的發展正史與現況,特別是綱絡遊戲的產業發展。關於活動詳情請瀏覽活動報導:https://www.hk01.com/GEME/176155/geme機因-x-k11-遊戲-藝術與生活-電玩狂熱-座談會總結?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geme。
中文文化研究學站博士生高俊傑於01哲學撰文,談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辭學系暨性別和女性研究學系教授鄭明河老師於中大演講提出行走和哭泣作為抵抗的觀點,兼談Lovecidal : Walking with the Disappeared與Elsewhere, Within Here: immigration, refugeeism and the boundary event中關於日常生活行動的文化政治。詳見全文:https://philosophy.hk01.com/channel/哲學/176301/鄭明河的反「觀看」%EF%BC%9F行走與哭泣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抵抗丨高俊傑 。
張歷君教授獲邀於2018年3月10至11日到訪台灣大學文學院,擔任「2018文化研究年會」講者。張教授於3月11的「都市大眾文化、民間傳統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的跨地想像」研討小組發表報告「左翼劇場、戀愛神聖論與民間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論田漢和安娥的戲曲改編及其跨地性」。關於會議詳情,請瀏覽:https://www.csat.org.tw/Years.aspx 。
Professor Lim Song Hwee has been interviewed by the Straits Times in Singapore on the resurgence of Taiwan cinema. He explains the popularity of Taiwan cinema in Singapore as such: “Singaporeans typically find in Taiwan cinema linguistic expressions – in Mandarin, Hokkien or Hakka – that they have lost or…
何慶基教授、林國偉教授帶領中大文化管理碩士生於2017年12月16至18日到訪北京大學參與「北大-香港中大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學術交流營」,兩地師生共同探討「藝術與城市」的課題,進行企業參觀、社區考察、專題講座和學術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 何慶基教授於北京大學主講「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物的保留」(Being Cultural Meaningful: on Heritage Preservation)專題講座,分析歷史建築的文化意義,及香港城市規劃政策的歷史建築保育工作。林國偉教授主講「社群在何方?亞洲國際都市語境下的藝術節策劃與管理」(Where’s The Community? – Curating and Managing Arts Festivals in Asian Global Cities)專題講座,通過對香港、新加坡與吉隆玻逾15個藝術節進行參與式觀察與半結構式訪談研究,探討國際都市中藝術節策劃與管理的新趨勢,思考藝術節能否滿足社群需要的課題。兩地學生於研討會進行報告,交流討論,討論題目包括城市藝術空間、小型表演藝術團體發展、社群藝術、藝術節、城市設計、城市文化與空間,及公共藝術等。 關於交流營的詳情,請瀏覽:http://www.icipku.org/events/2017/12/29/2918.html 。
張歷君教授獲邀於2017年12月30日假北角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參與「浮沙之城.異質景觀──【異質沙城】公開論壇」。張教授與莫健偉教授和黃宇軒博士討論城市空間意象,回應取材自北角城市空間和《寫托邦與消失咒》小說文本的【異質沙城】計劃,探討城市、人物、地方的交感。關於活動詳情,請瀏覽:https://www.linepaper.com/content/浮沙之城%EF%BC%8E異質景觀──【異質沙城】公開論壇。
彭麗君教授將於2017年11月18日假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出席《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的新書講座。彭教授以「個體與主體,服從與自由—文革時期複製的藝術」」為題與梁文道先生對談,從中分析文革時期不同種類的文藝作品與檔案文件,解讀文藝活動及其背後的邏輯。關於活動詳情,請瀏覽:https://www.chineseupress.com/index.php?route=articles/article&article_id=143 。
Prof. Chung Peichi served as a speaker of “Global Esports Executive Summit 2017” from 13 to 15 November 2017 in Seoul. Prof. Chung gave a talk entitled “Esports History and Ecosystem in East Asia” in a session of “Esports Academic Society” on 14 November 2017. More information of the Sum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