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展开对话,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
香港“反修例运动”自6月(更确切的说,起点是从港府年初宣布修例,3月份律师黑衣游行开始)爆发以来,各种立场剧烈摩擦。
特首林郑月娥在冲突升级到难以缓解的时刻,终于在中央的祝福下说出“撤回”修例,希望能够重启对话,挽救严重被撕裂的社会。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借此异中求同,是为常理。
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期间,香港社会的各种立场也剧烈拉扯,占领运动最终在警方清场下告一段落,而社会大众也已经元气大伤。
在那低落的士气中,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由出生于新加坡的学者林松辉主持,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展开对话,并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非常亲切的学术讨论集子,能够激发读者更进一步思考,也推荐了一系列学界最新的文化研究文本。谈话录的体裁,让那些麻烦的生硬的学术名词,轻松地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话,就是沟通,就是要用对的话让对方明白。
举个例子,林郑月娥在修例一事上,从“暂缓”、“寿终正寝”到“撤回”,你可以说实质上都是同个意思,却也实质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政治的语言背后有各种考量、博弈,暗藏玄机,一层一层包覆,无法真正传达到对象心中。以至于最近“流出”的商界活动上林郑月娥一段感性的非官方说辞,来帮助缓和社会紧张。
一切都跟语言有关。
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回到这本书。它收录了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一、李欧梵(历史、文化研究)vs罗贵祥(比较文学):谈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
二、罗鹏(美国汉学)vs关宜馨(人类学):探讨儿童教育中对于“疾病”的再现。
三、王晓明(中国文学)vs陈国球(香港文学):为什么我们要重写文学史?
四、朱耀伟(文化研究)vs廖继权(传播学):公民运动中歌曲的选择与作用。
五、裴开瑞(电影研究)vs卢克·罗宾逊(电影研究)vs林松辉(文化研究):电影节背后的政治运作,如何再现软实力。
最直接与社会运动相关的,是朱耀伟与廖继权的对谈。
朱耀伟去年5月受邀到新加坡参加首届“早报文学节”,当时他分享了粤语流行歌的历史变迁。在这本书里,他与廖继权则聚焦2014年占中运动期间,公民抗命群体选择的歌曲及其意义。
他们都提到香港公民抗命运动的歌曲多展现温和、文雅的气质,像是《海阔天空》《撑起雨伞》,主要是以书面语的方式呈现,有一种“K歌化”的趋势,即便是粤语口语化的《话你憨鸠怕你嬲》,朱耀伟仍认为本质依然是温柔的。
跳出本书,来到现实世界,这一次香港反修例运动,群众除了延续使用《海阔天空》等歌曲,还出现了唱圣诗的声音,或许可以成为朱耀伟、廖继权接下来着力研究的重点。
这五场平行文本对话的操作方式其实相当学院派,两位学者就两篇论文发表看法,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开放问答的环节。由于参与活动的多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问水平颇高,扩大了讨论的维度。
当然一切都浅尝辄止,但也正是这本书的意义: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读者必须自行延伸阅读。
由《何为中国》引发的争议
李欧梵与罗贵祥讨论的其中一个文本是中国历史学者葛兆光的《何为中国》。
罗贵祥批判葛兆光以宋代为民族国家的起点是:“透过民族主义去写,令自己的民族国家好像从古到今都一直存在。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历史是永远延续的,从远古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中间即使经历过一些黑暗时期,但是‘文艺复兴’之后——也有不同种类的‘文艺复兴’,在中国可能是五四时期,或者再早些的明代……葛兆光的讲法,其实是用这个模式,一方面他否定欧洲模式,但暗地里不断用这种方式去讲,由宋代至今一个‘民族国家’怎样存在,目的在于证明我们有一个民族主体,能够继承一个领土的主权……”(页38)
不过李欧梵并不认为葛兆光是以大国沙文主义者的角度著述,他认为《何为中国》一书其实在文献方面做了非常庞大且充实的整理。
李欧梵说:“葛兆光是一个历史学家,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大沙文主义者。最近他也开始做关于边疆的研究。我既不赞同香港独立,也不响应大国沙文主义。如我之前所讲,我尝试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世界主义者,对各地大小不同的文化均照单全收——真的没有所谓。我从不相信所谓‘多数’,这往往是别有所图的借口,而我也总视自己为‘少数’。少数、边缘、边陲——它们是我自身语言学系谱的一部分。”(页56)
书末关于电影的讨论,也非常适合作为今年金马奖遭中国大陆杯葛的延伸阅读读物。学者谈到釜山电影节由政府出资,当他们决定播放世越号沉没事故相关纪录片时,受到官方很大的压力,不过策展人拒绝妥协,保持了电影节的独立性。对立面则是香港国际电影节,也是由政府资助,却因为经常播放一些不受中央欢迎的作品感到压力,而被迫民营化,其结果是策展方向由商业主导。
每个电影节都是有趣的文化研究个案,今年的金马奖肯定也将是学界重点讨论的对象。
或许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找到对话的入口,不要活在平行世界里头。
(《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可在城市书房购买)
(原载于2019-09-09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