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傳媒公信力明顯上升
傳媒公信力提升 《明報》中文報居首
(2009年8月14日, 明報, 港聞 A08)
【明報專訊】本地傳媒公信力有上升趨勢。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公眾對傳媒公信力調查顯示,整體傳媒公信力評 分由2006 年調查的6.74 分微升至6.84 分,17 份評分報章當中,有14 份公信力皆上升,《南華早報》列首位,《 明報》則在中文報章中續居首位。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出,去年四川地震期間,公眾見證記者不辭勞苦深入災區報道 ,成功改善公信力和專業形象。
【調查報告詳見A31 觀點版】學者:川震報道改善傳媒形象中大新傳學院曾於97、01 和06 年進行傳媒公信力 調查,今年是在4 月中旬進行,成功訪問1034 名18 歲以上市民。調查結果顯示,若以10 分為滿分,整體新聞界公 信力的最新評分為6.84, 較06 年上升0.1 分。報章公信力升幅較大,由6.26 分升至6.446 分;電子傳媒評分由 6.82 分升至6.86 分,微升0.04 分。
8 傳媒評「良好」增兩間17 份評分報章當中,八成報章評分皆上升,位於公信力第一位的英文報章《南華早 報》,評分由7.36 分升至7.57 分,《明報》排第二位,評分則由7.24 分升至7.35 分,在中文報章當中續居首位 。新傳學院指出,評分偏低的具黨派背景報章,公信力評分也有上升現象,顯示這類報章報道中國新聞時具優勢, 若在評析本港時事時能保客觀持平,也沒有遇到重大爭議事件,有助市民改善對其公信力的印象。
新傳學院又稱,傳媒公信力評分達7 分可以視為「良好」,今年有6 份報章(見表)、香港電台和無綫電視均 屬「良好傳媒」,較06 年只有6 間傳媒屬「良好」有進步。
新傳學院院長蘇鑰機表示,自90 年代陳健康和劉嘉玲事件後,傳媒未有面對嚴重醜聞,公信力從低位逐步恢 復,加上去年四川地震期間,大批記者深入災區作詳盡報道,改善傳媒的專業形象。
指公信力與銷量無直接關係蘇鑰機認為,從報章公信力排名中,可見公信力與銷量並無直接關係,反映傳媒營 業環境和生意規律十分複雜,不易被打破, 「就算如《紐約時報》,也不能靠公信力扭轉生意」。但他強調,傳媒 仍須重視公信力,否則廣告和讀者會逐漸流失,傳媒機構亦可利用其具權威品牌拓展其他業務,增加收入來源。
香港傳媒公信力的升降
(2009年8月14日, 明報, MP+觀點/A31)
新聞傳媒的公信力調查可以讓大家了解媒體的一般狀况,我們在10 多年前已定期進行。公信力又可稱為可信度,它 是關乎新聞機構聲譽的最重要指標。近年網路媒體盛行,其中一些資訊的素質十分參差,更令傳媒的公信力顯得重要。我們定期量度新聞傳媒的公信力,希望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得到客觀的數據,從而了解市民對傳媒表現的評價。
我們分別在1997、2001、2006 和2009 年進行了香港新聞機構的公信力調查,邀請市民對每一間新聞機構作評 分。數次調查的方法都一樣,用電話作隨機抽樣,所用的問題也相同。今年的調查由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進 行,在4 月中旬訪問了1034 名18 歲或以上的市民,成功率為61%。
所問的兩條問題是:
「我會逐一讀出香港個別新聞媒介機構嘅名稱,想知道你覺得佢哋有幾可信,你可以畀1 至10 分,1 分表示 可信度『很低』,10 分表示可信度『很高』」;「整體香港新聞媒介嘅可信度有幾高呢?」
傳媒公信力上升
附表列出今年的公信力調查結果,以及之前3 次所得的數據。我們可從附表看到一些模式和特點。2009 年的 整體傳媒公信力有明顯上升,比3 年前各項數值都有改善。整體香港新聞界的平均分由6.74 升為6.84。報紙的平均 分由6.26 升至6.46,電子傳媒的平均分則由6.82 升至6.86。如果不計算新增的兩個電子傳媒,原來的6 個機構今 年的平均分更達6.96。
個別傳媒方面,差不多所有機構的公信力得分都有上升,只有3 個機構是比3 年前下跌,而跌幅十分輕微,未 達統計學上的顯著程度。在分數上升的機構中,有10 個的升幅未達顯著程度,而另外10 個的升幅就達顯著程度。 升幅較明顯的10 個傳媒機構中,電子傳媒佔了兩個(商業電台和新城電台),其餘是不同類型的報紙。
我們可以把今年的25 個傳媒機構分下列類別作比較:綜合精英報、財經精英報、暢銷大眾報、其他大眾報、 親中政黨報、免費報、免費電視、收費電視、電台。免費報紙的平均分數升幅最大,由2006 年的6.01 升至6.47。3 份中文免費報在近年十分活躍,加上《英文虎報》由收費轉為免費,免費報的派發量應是超越了收費報的發行量。
有黨派背景報紙的公信力評分也上升,由3 年前的5.43 變為今年的5.73。這類報紙在報道中國新聞有優勢, 如果在報道和評析本港時事方面能保持客觀持平,又未遇上重大爭議事件,則有助市民對它們的公信力印象。3 個 電台的平均公信力評分也見上升,由6.71 升至6.93。
公信力稍有上升的傳媒類別包括暢銷大眾報和綜合精英報,但它們的升幅不算高。其他大眾報和財經精英報的 情况就和3 年前未有顯著分別。無論是免費電視還是收費電視,其公信力平均分數在近年也沒有明顯變化。
從整體來看香港傳媒的公信力排名,其基本格局頗為穩定,在歷次調查所得的結果都是如此。當然在局部範圍 內有些變動。電子傳媒方面,在排名上有較明顯上升的是商業電台,而新增的now TV 和香港寬頻就排得較後。報紙 方面,有明顯位置上升的包括《英文虎報》、《頭條日報》和《am730》,而下跌的就有5 份報章,其中以大眾化報 紙為主。
影響公信力的因素
今年各傳媒的公信力分數由5.57 至7.57,大家應如何解讀?我們以前曾界定獲得7 分或以上為表現「良好」 ,6 至7 分為「普通」,而低於6 分是「可以改善」。今年有8 個傳媒機構屬於「良好」,11 個為「普通」,6 個 為「可以改善」。2006 年3 種分類的相應數目是6 個、10 個和7 個。這也顯示了「良好傳媒」的數目和比例都增加了。
我們曾指出,有三項因素影響傳媒公信力。第一項是傳媒類別。例如電子傳媒有聲音和畫面,能深入家庭及不 同社會層面,內容暨精簡又乾淨,因此其公信力較高。第二項因素是傳媒的內容。如果傳媒能提供準確持平的內容 及獨到深入的見解,它的公信力也較優勝。第三項是傳媒的政治立場。以港人角度出發的新聞機構,較能得到市民 認同。目前自我審查是困擾香港傳媒的主要問題。一旦市民認定某傳媒實現自我檢查,那它的公信力將會大打折扣 。我們又發現,歷史可能是另一項因素。一般而言,成立較久的傳媒有較高的公信力,剛成立的機構就有點吃虧, 但兩者的關係也非絕對。
傳媒公信力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而傳媒在香港更起到獨特的代議作用。我們一方面高興見到香港傳媒的公信力反跌為升,但同時希望升勢能持續下去,傳媒以你追我趕的態度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資訊,更有效地發揮它們的獨特功能。
作者蘇鑰機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韜文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
Post ranked as most trusted news source
(2009年8月14日, 南華早報, EDT/EDT2)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as again been rated Hong Kong's most trusted media organisation.
For the second time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survey, the Post's score of 7.57 put it ahead of allother media organisations in the city. When it last rated top in 2006, it received a score of 7.36.
Among newspapers, the Post was followed by Ming Pao, with 7.35 points, The Standard on 7.19, andth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7.12). Apple Daily was ranked 14th (5.80). The least-trusted was TheSun (5.57).
The survey, covering 17 newspapers and eight electronic sources, found overall media credibilityhad rise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with a score of 6.59 from 6.41 previously. Media credibilityw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bias.
The April poll by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sked 1,034 respondents to rate thetrustworthiness of the media on a 10-point scale.
RTHK scored 7.31, the highest for solely electronic media, ahead of TVB (7.30) and Commercial Radio(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