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虛無少年

在這戰亂繁起的時代,我們經常批評獨裁的統治者,在不民主的社會中訴說不公。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將來我們的統治者改變了,並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你會妥協嗎?筆者最近看到一套動畫——《PSYCHO-PASS 心靈判官》,改變了筆者對「理想社會」的期盼。

《PSYCHO-PASS》是一套反烏托邦的動畫,講述未來日本不再被人類所統治,而是有一個電子系統——希貝兒先知系統來管理他們。由日常起居飲食,到人生重要決策,都由這個系統提出「建議」。例如起床後系統自動推測你的口味來製作早飯,畢業的時候不用公平考試,系統會根據市民的言行舉止、性格、朋友圈子,來計算出最適合的行業工種,讓市民或僱主可以「選擇」。在公共行政上,政府架構不再存在,即使動漫後期加入議員角色,但一切社會政策,例如教育方針、醫療、社會保障等,均由系統決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系統設立「犯罪系數」,透過攝錄鏡頭不斷監察,來分析市民的心理狀態,以此來推斷市民會否在未來犯罪。一旦被發現可能犯罪或對社會有危害者,便會馬上被隔離,甚至被人道毁滅。簡單而言,PSYCHO-PASS 中的市民願意為了整體社會的安全、生活保障,放棄了大部份個人的權利。莫說選擇職業的權利,那個世界為了市民的健康,連選擇早餐的權利也沒有。

反觀香港,似乎亦有 PSYCHO-PASS 社會中的雛形。政府無視民意,即使有議員的存在,所有政策均是政府獨行獨斷。在國安法底下,市民受到某特殊部門監察,一但發現對社會有「危險」,便可以隨便拘捕,甚至明天便會出現「自殺」案件,而香港市民的權利自由也正被一一剝削。

兩個看似相似的社會,只是統治者由真人換成 AI,但均是獨權社會,人民卻有不同的回應。在 PSYCHO-PASS 中,所有市民十分支持並且崇拜着人工智能系統,認為這樣的生活能夠帶給他們更好的未來。甚至乎主角在後來突然醒覺,討厭以及質疑着這種不民主的生活方式,主角也同樣因為看到系統所帶給社會的好處而放棄爭取;在香港,雖然所謂「沉默的大多數」支持這種執政方式,可是仍然有不沉默的 200 萬人反對,甚至因為這種統治方式而選擇離開香港。究竟這裏發生了什麼樣的不同?筆者認為這和生活的幸福程度有關。

生活重要還是民主重要?

當然,在 PSYCHO-PASS 的世界中,系統把人類管理得非常好—衣食無憂、物質富裕,政府所拘捕的也全是精神上有問題的患者,對社會安全真的有威脅。反觀香港,在獨權之下,政策不得民心。政策也是關注政治不顧及民生。反對、抗議也是理所當然。生活在一個不物質富裕的社會,欠缺民主的途徑來改變政府,當然會受到激烈反對。可是,給筆者的啟發是,如果我們生活在像 PSYCHO-PASS 世界中,我們還會爭取民主嗎?假如,我是說假如,香港人能夠推翻這個極權的社會,而且生活比以前更好,物質更富裕,但代價是十年後會變得不民主,你還會反抗嗎?民主對我們是否這麼重要?

我們不能否認在 200 萬人中,有某程度是因為政府施政未能夠符合「港豬」的要求,他們認為自己的物質生活受到威脅,才會反對。這樣說來,其實他們對於政治的思考只不過是與自己的生活有關。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得好,自然不會爭取民主,反之亦然。若果我們生活在「物質富裕」以及「民主」兩者不能兼有的社會中,自然要衡量兩者的重要性。筆者並不是否定重視物質多於民主是錯誤的,當然「食飽飯」是十分之重要。但是我想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在我們的心底裏,問深一層究竟那樣重要?若果你生活在動漫中的世界,你會抗議嗎?我們需要分辨自己是因為真的熱愛民主,還是因為政府無能,社會民不聊生才追求民主。

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吧。A 世界中十分民主,普選、公投、彈劾制度一一存在,做到真的是以市民為主。所有應有的權利和自由都能夠享受。但生活質素與東南亞國家一樣,衛生、住屋、醫療環境均比香港落後;B 世界完全極權統治,所有權利自由均「上繳」政府。每天被政府監視,一旦認為對社會或政府有害便會被拘捕。但是生活得衣食無憂。由於由國家控制分配,每人均有一個物質豐盛的生活,應有盡有。那麼你會選擇 A 世界還是 B 世界?筆者正正是自相矛盾的人,若要選擇,筆者真的會希望有一個物質富裕的生活多於民主(B 世界),即使筆者內心知道民主是多麼重要。故此,這篇文章並不是在批評或決定哪邊是對的。而是希望大家可以重新思考一下,特別是那些把民主或幸福生活掛在嘴邊的人,若果生活在 PSYCHO-PASS 的社會中,自己會如何選擇。

利用科技去統治世界?

撇開選擇民主還是民生不說,筆者還想說的是不要以為剛才所說的劇情只是存在於科幻片中,其實科技已經深深改變我們的生活。近年,政府不斷利用科技來推行政策。健康碼,智能燈柱,聯網資源調配系統等。不管如何,政府也將會利用大量的科技去改變我們的社會,先不說會否監控或利用個人資料,中共把他們的政府電子化,甚至把大數據加入政策的設計內。例如利用科技來分析市民對政策的不滿、看法,讓整個政策的決策過程客觀化,更準確針對解決社會問題。以智慧燈柱為例,政府透過觀察經過某地方的人數也可以精準分析附近所需要的設施數目,例如升降機的數目及公園的大小。這樣施政成效便會因 AI 系統而倍增,而非只由「專家獨斷」。筆者自身亦修讀相關範疇,明白除了現時香港外,其他國家(包括中共)也真的利用科技來使政策更加貼地,未推行政策前,就已經可以預知有多少人反對,從而在客觀上決定推行政策與否。故此不要以為科技帶來的理想世界很遙遠。有人可能會說,政府利用科技背後已經擁有民主。歐美國家在推行科技發展一早是民主社會。但筆者在此大膽作一個假設,萬一「民主」只是一個過程,透過改善生活將會迎來一個像 B 世界般的社會。那時候,你會否介意政府是否民主?

有人可能會說,我當然會選擇民主,但事實上真的會嗎?筆者認識很多在最前線爭取民主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社會問題才發聲。探討起民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這麼熱衷民主。雖然香港距離物質富裕以及民主社會很遠,但筆者相信香港始終有一日會被光復,生活回復到以前或甚至比以前更好,那時候我們真的要處理這些選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