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年前的天星皇后運動始,「保育」一詞在我城打得火熱,其後政府重整公關策略,一邊廂市區重建局繼續火速收地,另一邊廂發展局硬推舊建築的假「活化」,但求有功課可交。一時間張震遠和林鄭成為了我城文化的左右護法,總之有理冇理,佔領空間,搶?論述,有權力就有文化。

黎到今個月,先係石峽尾創藝中心日間冇人被《明報》小題大做,復有陳智思公布歷史建築「活化」計劃的申請結果︰八和會館落選,嘉頓對面的北九龍裁判署淪落於美國私立藝術學校手中,汪阿姐自然起勢咁砌。

就此,本報邀請了四位青年作者與本報一起分析令人不安的官辦「保育」︰陳劍青正氣清明,從城市願景立論,拆穿政府真摧殘假活化的保育政策。領男以前述的新聞為介入點,強調媒體面對文化範疇時,不應以直線的企業邏輯嘩眾取寵。陳景輝指出新的「保育」方向︰發展局與商賈聯手,不但進攻空間,更進攻文化修辭定義,遮蔽了最基本的城市權問題。周思中帶你聽歌學德文,從文化研究怪傑齊澤克對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分析,論證政府在保育議題上為我們提供的選擇陷阱。

這四位聚居油麻地,動手又動筆的青年朋友,今期開始將聯同本報編輯,討論我城的文化議題,以本土論述的思考與解放為任,同各位中大同學一齊啤啤佢。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