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懷念蒙代爾教授劉遵義教授追憶一代經濟學巨匠
2021年4月
得悉蒙代爾教授(Robert Alexander Mundell)離世,我與香港中文大學同仁深感哀痛。蒙代爾教授自2009年開始擔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實為中大之福。他學富五車,是經濟學領域廣受敬重的翹楚,一直在國際經濟與金融學領域提出多項創新和原創理念,其「最優貨幣區理論」及「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着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個人而言,他是我的好友、良師,我暱稱他為鮑勃。多年來,我有幸於講座和面談中向他請教,獲益匪淺。鮑勃曾多次到中國向國家領導人出謀劃策,貢獻專業知識,並持有相等於永久居民卡的中國「綠卡」。位於北京的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就是以他命名。我們在內地和香港的大小會議和論壇渡過不少美好時光,我尤為珍視一年一度的聖塔可倫坡國際貨幣圓桌會議,那是由鮑勃及其妻子瓦萊麗在意大利中部城市錫耶納附近一座他們擁有的宏偉古堡舉辦。我們將會十分懷念鮑勃!
蒙代爾教授被譽為「歐元之父」,是他促成了當今在歐盟歐元區十九國通用的貨幣。歐元區得以享受單一貨幣制帶來源源不絕的好處,蒙代爾教授的最優貨幣區理論功不可沒(難以想像,倘若美國如今五十個州都使用各自的貨幣,該是哪般境況?恐怕州與州之間的貿易將難以寸進。)歐元區顯然受益於歐元的引入,區內企業已能鞏固並實現商貿效率與規模。引入歐元後,歐元區內部貿易顯著攀升。當然,訪歐旅客得以省卻往返各國之時兌換貨幣的麻煩,但主要獲益者畢竟是歐洲人,他們現在不再擔心相對匯率的波動,可以安心貿易。
蒙代爾教授最具影響力的研究發現莫過於「三元悖論」,它指出,一個經濟體不可能同時滿足以下所有條件:貨幣固定匯率、資本自由地跨境及跨貨幣流動(即是無資本管制),以及獨立的貨幣政策(意味着獨立利率)。此三項條件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項。「三元悖論」的邏輯是無懈可擊的。例如,長久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或多或少保持固定匯率,中國貨幣政策亦獨立於美國聯邦儲備局設定的利率,但中國必須維持資本管制。
不過,在與蒙代爾教授討論時,我們發現只要對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徵收托賓稅(以詹姆斯·托賓教授命名,是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譬如徵收1%,該經濟體就有可能與世界其他地方保持2%以上的獨立利率差異,與此同時維持固定匯率、自由(儘管需徵稅)的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以及獨立的貨幣政策。這是因為對海外投資者而言,除非該特定經濟體與其他地方之間的净利率差異大於2%,否則他們將沒有誘因進行利率套利,因為所賺取的額外利息都不足以彌補進出境稅的1%。
蒙代爾教授還提出了另一個意義非凡且潛力無限的原創理念「動機兼容的匯率調整機制」。幾乎所有出口商、進口商和外國直接投資者都希望匯率相對穩定,而非劇烈波動。如果相對匯率的短期波動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之內,則對每個人都有裨益。美國不願歐元相對於美元貶值太多,因為這不僅會損害美國的出口(不僅對歐元區的出口),還會損害美國對全球第三市場的出口(例如空中巴士的價格會比波音飛機便宜)。同樣地,歐元區也不願美元相對於歐元貶值太多。蒙代爾教授的構思是美國和歐元區就歐元/美元匯率的可接受波動幅度達成共識。當歐元貶值至協定範圍的上限(即歐元兌每美元的數量達至新高),美國將用美元購買歐元,從而減少歐元兌每美元的數量,並阻止歐元/美元匯率進一步上漲。同樣,當歐元升值觸及範圍的另一端時(即歐元兌每美元的數量跌至新低),歐元區將出售歐元買入美元,從而增加歐元兌每美元的數量,防止歐元/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他提出的調整安排是「動機兼容」的,因為當歐元相對於美元貶值太多,美方會介入,以幫助其出口商,並維持其GDP和就業率。同樣,當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升值幅度太大,歐元區也會為幫助自己的出口商而介入。雙方都有足夠動機在正確的時機採取行動。
蒙代爾教授最初提出的調整安排只限於美元與歐元,它們佔當今世界八成以上的跨境清算和結算。這樣的安排將鞏固美元—歐元在全球匯款結算的主導地位。然而,美元和人民幣之間也可能採用相同的安排,中美雙方皆可從中受益,受損的將會是專門從事貨幣兌換和投機活動的商業銀行。
蒙代爾教授各種理念既創新又富原創性,皆已化為累累碩果,發揮舉足輕重的實際效用。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劉遵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
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