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16
文章:平價醫院
作者:孟改芳老師
分類:社會生活

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人自然也有不舒服的時候。生病,當然要看醫生,不過,在普通話中,「看醫生」叫「看病kɑ̀nbìng」;如果病情嚴重,還可能需要留醫,「留醫」在普通話中叫「住院zhùyuɑ̀n」。

內地的醫療情況和香港不同,沒有一套完善的醫療制度。有正式工作的人有醫療福利,沒有正式工作的人要自己負擔醫療支出。中國農民佔全國人口的八成,大部分的中國人是沒有醫療保障的。

在內地,現在很多病人都看不起病。來自衞生部門的統計顯示,48.9%的人說有病不會去醫院看病,而是自己到藥房買點藥吃;29.6%的病人說病重了不會住院,因為負擔不起昂貴的住院費。

為甚麼以前沒有聽到這麼多人說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呢?醫療出了甚麼問題?

貴藥回扣高

原來是藥品「回扣」闖的禍。「回扣huíkòu」就是香港人說的「回佣」。

在內地,醫生是政府僱員,工資收入不高。自從實行市埸經濟政策以來,醫生的心理有些不平衡,希望能有多一點的收入。另一方面,製藥廠想多賣藥,為刺激藥品的銷量,就給用藥的醫生回扣。醫生用的藥愈貴,得到的回扣也就愈多。同樣,醫院也可以多收一些行政費。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這就出現了便宜的藥沒有人用,藥愈用愈貴的情況。電視台的記者採訪了一位藥廠推銷員。他說,有一種藥,原價三元人民幣一盒,療效不錯。但因為三元人民幣的藥可用於回扣的費用太少,沒有醫生願意用。所以藥廠改了包裝,加價到一百六十八元人民幣,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回扣。結果這種藥很快變成了「暢銷藥chɑ̀ngxiɑ̄oyɑ̀o」。「暢銷」就是「渴市」的意思。而這些支出就變成「成本」轉嫁在病人身上。

貧者看病所

可喜的是,政府及有心人看到這個現象,在北京開辦了第一家直接服務於低收入者的「平價醫院píngjiɑ̀yīyuɑ̀n」。這家醫院採用國產儀器,醫生收入和醫院效益脫鈎,用藥從最便宜的藥開始,同時解除收取藥品回扣醫生的勞動合同。現在到這裡看病的病人都說︰「這裡的收費和公立醫院相比要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