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藝足跡遍校園——以多元體藝術教育營造全人發展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
一. 背景及理念
香港教育看重成績,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自然備受青睞,然而中、下游的學生同樣有其天賦及才能,問題是他們有沒有發揮的空間。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透過參與《優質學校在香港》計劃,引進了外界資源,讓體育及藝術範疇的尖子獲得更多、更適切的培育,一展潛能,卓越再卓越。學校有更多機會舉辦視覺藝術科、音樂科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其評賞能力,發掘其亮點,給予他們全新的肯定。
二. 實踐經驗及例子
體藝發展——體育科
持續及新增項目:
普及方面
- 四年級校本課程加入「欖球元素」(由Hong Kong’s Rugby Spirit支持)
- 三至六年級校本課程加入「閃避球元素」
拔尖方面
- 閃避球、旋風球校隊
- 劍擊(由「凝動計劃」: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支持)
體藝發展——音樂科
持續及新增項目:
- 五年級校本課程教授粵劇元素
- 深化全方位學習的「超『粵』自我」:加入「唱曲 —— 數白欖/滾花」的音樂元素
- 學校文化日、參與跟QSHK有關的活動(例如:《海防博物館互動劇場》]
- 樂韻遍校園:課前及小息播放古典輕音樂
- 琛之舞台——「小小演奏家」音樂會: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均有機會演出,有機會踏上小舞台
體藝發展——視覺藝術科
持續及新增項目:
普及方面
- 四年級校本課程引入「禪繞藝術元素」(禪繞畫 Zentangle)
- 藝術展覽導賞工作坊、參觀藝術展覽─「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
油」
- 中國藝術作品專題展覽:「水墨畫」;加入與「旗袍 /長衫」有關的活
動
拔尖方面
- 小小視藝班、視藝精英培訓班、禪繞畫創藝班
三. 轉變及效果
學校在經歷各種重塑與整合之後,對推動全人發展有多番體會。總結經驗,學校在多個方面的發展均有轉變
平日不起眼的學生,頓時變得閃爍耀眼。」在2018年的「中華文化週」上,學校把學生的水墨畫作「蓮葉何田田」無分高下地展示出來,有名前來參觀的媽媽看後均感動不已,她們表示從來沒想過自己女兒原來這麼有天分,能畫出這麼雅致的水墨畫來。
連串藝術活動重塑工程,也讓老師上了寶貴的一課。「要學生學得好,我們也要調整思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課堂。」音樂科主任說。
「為了解學生的難處,引導他們學習,不單只學生要學習編寫粵劇劇本、武打、做手、亮相等功架,就連我們老師也要學。」於2017年,粵劇課程名為「戲有益」,到了翌年換了新名字,喚作「超粵自我」並沿用至今,新名字不單止要學生突破自己,更要老師打破舊有教學框架,在粵劇課程中,引入互動元素。學生不僅要揀選自己喜愛的經典名著,改編成粵劇劇本,還要學習不同的功架,然後一同上台表演,親身體驗粵劇的樂趣。而在教授學生之前,老師自己也要由頭學一次,好像鄭主任便改編了十多個故事給學生做樣本,她表示:「我本身不是語文科老師,要改編劇本其實很困難,每個劇本來來回回修飾了十多次,但也因這樣,才了解到學生會在哪裏遇上困難,我可在那些位置提點,那些位置讓他們自行摸索。同時亦因有了體驗,我才明白到學生平日學習的難處,日後懂得如何施教。一次的突破,換來學生全情投入的學習,十分值得。現在學生對粵劇的反應都很正面,還希望明年再有機會上台表演,即使只有一句對白也好,他們也希望能再次踏出虎度門,有些甚或想再當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