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聯絡我們  facebook youtube mail   
  • 字型大小  A  A  A   
  • 語言 
歷史

新亞書院創立於一九四九年,為已故錢穆先生及一群來自內地之學者,在極艱難窮困的環境中所創辦,其目的在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東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


新亞書院的前身是亞洲文商專科夜校。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正式開學,當時並無固定校舍,只租用九龍偉晴街華南中學三課室在夜間上課,校長是錢穆先生。由於每晚上課只有三小時,所以課程都是一些共同必修科。計有錢先生的中國通史、唐君毅先生的哲學概論、張丕介先生的經濟學,崔書琴先生的政治學等。除了偉晴街的教室外,又在附近砲台街租用一層樓作為學生宿舍,錢先生亦在這宿舍內住宿。


亞洲文商專科夜校只辦了半年,劉尚義先生便退出,經濟失去了支持。其時幸得王岳峯先生的慷慨相助,乃得於一九五○年三月在教育司署立案為日校,及改名為新亞書院,租用九龍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號三、四樓為校舍。三樓作辦公室及師生宿舍、四樓作為教室。改組後錢先生仍任校長、唐君毅先生任教務長,以及張丕介先生任總務長。書院就在這貧困情況下誕生。書院初設文史、哲學教育、經濟、商學、新聞社會、農學六系。農學系第一年開設後,因未能設立附屬農場,中途停辦。新聞社會系在第一年開設後,因校舍不敷,亦停辦。文史系系主任由錢穆先生兼任,哲教系系主任由唐君毅先生兼任,經濟學系系主任由張丕介先生兼任,而商學系系主任由楊汝梅先生擔任。


新亞早年的教授,不乏享負盛名的學者,如曾為國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的吳俊升先生,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的學生;教經濟的楊汝梅先生早已譽滿大陸金融界。書法家曾克耑、歷史學家左舜生、甲骨文專家董作賓、國學家饒宗頤、羅香林,等諸先生皆曾在新亞任教。然而新亞教授所領的薪酬極為微薄,僅及當時香港官立小學第二級以下的薪給,而且經常領不到薪水。學生們大多為大陸流亡來港的青年,繳不出學費。除了註冊生外,還有試讀生及旁聽生。學生有營養不良,以致患病的。當時書院也要照顧這些學生:或減免學費,以至為找醫生治療;書院不僱用工人,創行工讀制,一些學生被派負責校中雜務,獲少許津貼,也獲在校食宿。不少學生在學校天台上露宿。學校的物質條件雖極貧乏,但各位創辦人所懷抱的理想與熱情卻極熾盛,而「艱險奮進,困乏多情」的新亞精神也是在當時建立的,也最能表現在當年的師生身上。書院除了正規課程外,又每星期日晚舉行公開文化講座,每次講座俱座無虛席。文化講座持續了四、五年,共舉辦了一百五十五次。講者除錢、唐、張三位創辦人,其他知名的學者有董作賓、夏濟安、左舜生、林仰山、饒宗頤諸教授等,也有西方著名學者蒞校演講。因此這所簡陋的小書院從此聲名遠播,漸漸獲得各方面的推崇。


由一九五○年開辦至一九五三年,是新亞經濟最困難的階段。開學個多月後,王岳峯先生的企業受到致命打擊,無法繼續支持新亞,經費來源斷絕。新亞當時從學生所收到的學費,只佔書院總開支的百分之二十,遠不足夠,只好如張丕介先生所形容的,學習「武訓」要有行乞辦學之精神。一方面錢校長到台籌募捐助,一方面教師暫緩領薪酬,四處張羅。一九五○年冬,錢先生赴台北募款見當時國民政府的蔣介石總統,得蔣答應自總統府辦公費中節省,每月支持新亞三千元。張丕介先生及唐君毅先生等,則勤於撰稿,拿稿費以補助書院,以至張丕介先生把夫人的首飾典當以支持新亞。


一九五二年七月七日,新亞董事會成立,大律師趙冰先生任董事長及法律顧問。同年香港政府通令全港九私立學校必須到工商署辦理「有限公司」的商業登記。當時新亞同仁以新亞辦學宗旨豈為牟利,咸表反對。趙冰董事長向香港政府爭取豁免,經近一年的努力,終於獲香港政府批准,承認新亞書院為一純正的教育事業,為不牟利的私立學校。


自一九五二年以後,新亞的教育理想漸獲社會的同情與贊助。其中贊助最有力的是美國雅禮協會。一九五三年,雅禮協會派盧鼎教授來港。他極贊同新亞的教育理想,乃於一九五四年開始與新亞合作。除美國雅禮協會外,還有美國亞洲協會、美國哈佛燕京學社、洛克斐勒基金會、英國文化協會及香港孟氏教育基金會等,都曾對新亞書院的發展提供資助。新亞自獲各方援助後,乃於一九五三年秋在九龍太子道成立研究所,購置圖書。翌年,在九龍城嘉林邊道租一校舍,學生分於嘉林邊道及桂林街兩處上課。一九五六年,獲美國福特基金會捐建的農圃道第一期校舍落成,九月,遷入新校址,於是新亞踏入一新階段。新亞第二期校舍於一九六○年十一月落成,建築費全由雅禮協會捐贈。自第二期校舍建成,才得以擴設理學院;第三期校舍落成於一九六三年四月,建築費由香港政府撥助。自此期校舍落成,新亞始有大禮堂。


一九五九年,新亞接受香港政府的建議,改為專上學院,參加統一文憑考試,同時接受香港政府的補助。一九六三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組成。新亞成為成員書院,一九七三年遷入沙田馬料水的香港中文大學以迄至今。

 

新亞書院遷入沙田以後,仍繼承傳統,每年均舉辦多項學術文化活動,包括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許讓成藝術交流計劃、亞洲聯合財務訪問學人計劃、及龔雪因先生訪問學人計劃等,以推動文化發展。此外,新亞書院最早出版的刊物《新亞校刊》創刊於一九五二年六月,直至一九五八年五月因《新亞生活》雙周刊創刊而停止,雙周刊也於一九七三年改為月刊,這份刊物已超逾五十年的歷史,它主要刊載書院的重要講辭、師生文章、學校動態,以及師生生活情況。可說是新亞的一面鏡子。另外,新亞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七年,出版了十九期《新亞書院學術年刊》,後於一九七八年更名為《新亞書院學術集刊》,還有錢賓四講座系列的專著和其他專書。.

至於學生的課外活動則由學生會及其屬會自由組織,由新亞書院津貼經費如新亞國樂會(成立於一九六三年)、新亞國術會(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等。新亞的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加,由一九四九年的四十二人,至目前的三千多人,此可反映新亞書院的發展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