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15/06/2018
黄逸伦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专科诊所暨临床教研中心注册中医师(诊所经理)
天灸三伏除寒气
15/06/2018
还有大概一个月时是一年一度的天灸疗法,相信大众已从不少媒体得知有关信息。笔者透过这平台分享一下天灸疗法的一些注意事项。
部分人不宜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甚广,基本上属于虚寒证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经注册中医诊疗选穴后敷贴天灸药物,其用于治疗的疾病包括鼻敏感、哮喘、反复感冒、咳嗽、慢性泄泻、胃痛、月经病、儿科病、痛证等等。
天灸药物一般会选用辛温散寒的中药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附子、肉桂、丁香等磨成粉末,再以姜汁调拌,做成膏状敷贴。
当然有部分人不适宜天灸疗法,如哮喘急性发作期、发热、咽喉发炎,两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病人、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病人、糖尿病、血液病病人、严重过敏患者、有增生性瘢痕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天灸疗法前宜咨询注册中医师。
天灸前,应该告知医师过往病史及可能出现的过敏状况,切勿空腹接受敷贴。敷贴的位置包括颈、背部,所以女士们可在外衣内加穿吊带背心,方便敷贴。
敷贴过程仅数分钟,至于敷贴多久除下,一般成人40至60分钟,儿童20分钟,若皮肤发生严重疼痛不适或烧灼难忍的感觉,则须撕下敷贴。接受敷贴后,应避免直接照射阳光或令身体出汗,以免敷贴脱落,但对室内工作没有影响。
撕下药贴后建议2小时后才以温水沐浴。治疗后,普通饮食即可,敷贴当日忌酸味食物、忌油腻、忌生冷如冰冻饮料,及发物毒物如牛肉、烧鹅、花生、芋头、海鲜等。敷贴处局部有发红及轻微触痛,皆属正常现象,毋须担心,可外涂凡士林以缓解皮肤刺激。个别人士皮肤有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痕痒、疼痛,甚或出现水泡,如出现水泡切勿搔抓,可用已消毒敷料(如伤口胶布)覆盖,小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以免造成感染。若不慎抓破水泡,应以生理盐水清洗,需要时再以消毒药水消毒伤口,然后用消毒胶布外敷。部分人士皮肤会留有一浅色色素印,过后可逐渐消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疤痕体质人士在灸疮愈合后可能留有疤痕。
以盐水漱口
还有一个小秘方:建议从初伏至末伏,每天早晚以盐水漱口,以减少上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加强天灸的远期疗效。以上数据谨供参考,如有疑问, 请咨询阁下的注册中医师。
(以上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周年院庆科普文章系列)
中大中医学院天灸疗法保健运动2018详情(必须报名及预约)
初伏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中伏 : 2018年7月27日(星期五)
末伏 : 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
时间 : 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
地点 :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专科诊所暨临床教研中心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信和楼一楼
费用 : 540港元(是次活动费用已包括3次疗程)
报名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网页作网上报名
查询 :3943 9933
网页 :https://clinic.scm.cuhk.edu.hk/clinic/NM_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