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 - 姜元安教授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09/01/2019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应用教授

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

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公元150至219年)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邓县)人。在东汉时期,作为一个与华佗齐名的历史人物,未被史书所记载,确实令人遗憾。但其所著《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则为其在中国医学史上确立了「医圣」的地位。

必修两大著作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二种,尤其是《伤寒论》,在中医浩如烟海之典籍中,是历代医家对其进行注释最多的一本医着。早在1400多年前,唐朝政府已经规定「为医者皆习张仲景《伤寒》」。由于其书在流传过程中甚难求得,以致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直至宋朝政府将其著作校订而正式颁行于世,《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才得以广泛流传。直至今日,此二书已经成了修读中医学位课程之必修科目。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张仲景之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而且有「经方治病,效如桴鼓」之美誉。目前中医师所处之方一般用药都在十几味以上,甚至有多达数十味者,但经方用药平均在5至7味。用药少而精,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疗效,成了经方的一大特点。但是,若不明运用经方之理而妄用经方,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效如桴鼓」,反而给病人添加痛苦。这就是为何经方治病最好,而善用经方者却为数不多。

虽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是中医学位课程之必修科目,但临床上想要做到「善用经方」,则必须明白经方治病之理。张仲景被医界奉为「医圣」,「其书为诸方之祖」,深究其因,在于其对于中医临床诊病、治病认识之特殊贡献,尤其是对于外感风寒邪气所致伤寒热病诊疗体系的贡献。在中医临床治病过程中,从《伤寒杂病论》中总结出来的「辨证论治」被认为是最具中医特色的临床优势。「辨证论治」所重视的是从整个疾病过程,甚至是庞大的疾病体系中来认识每个个体病人的疾病状态,中医称之为「病机」。能够针对病机确立相应的治法,然后施之以具有明确治法的不同方药,而不是简单的对「证」用药,才能使看似用药不多的经方发挥其明显的治疗效果。

领悟「辨证论治」

几千年来,历代医家从张仲景书中领悟「辨证论治」之法,并以此为中医临床诊病、治病之坚实基础,不断发展、弘扬中医,使之能有效地应对众多不同的疾病,这应该是张仲景对中医千百年来不断发展的最伟大的贡献。所以,对于一个中医而言,能否善用经方的关键不在于知道有多少经方,而在于能否明了「辨证论治」之理。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